文章内容
新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调解仲裁服务体系

劳动调解走出特色之路

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986件,为劳动者追回报酬及补偿金1850余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970余万元,结案率达 93.1%……

开设庭前快速调解绿色通道、创设“互联网+基层调解”机制、建成企业调委会,分区域设点、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调解组织……

这是截至8月底,新区调解仲裁工作交出的成绩单,一系列数据和举措证明了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成效和水平。

破壁垒建通道 服务又好又快

在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过程中,劳动仲裁院采取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案件办理期限等办法,提升办案效率,最大限度服务群众,让仲裁机构的公信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前几日,新区劳动仲裁院先后收到3名货车司机的仲裁申请,标额高达27万余元,被申请人为同一家物流公司。经核实,该物流公司确实未依法与这三名货车司机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应支付申请人两倍工资,然而该公司经营困难,面临着因这3起案件败诉而破产的风险,双方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矛盾愈演愈烈。

为此,劳动仲裁院开启庭前“快速调解绿色通道”,按照“一次办好”工作要求,选派骨干仲裁员将3名当事人及物流公司约到仲裁庭办公室,经过积极磋商,耐心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最终物流公司当场支付每名职工7000元,双方达成和解,3名职工得到满意的补偿,企业也避免了破产的风险,仲裁院的工作得到当事人和涉事企业的一致认可,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推进二级调解 建立巡前调解

“真是万万没想到,才20天我就拿到了6万元的赔偿金,感谢你们的高效率,谢谢!”7月23日上午,某销售公司员工于先生冒着大风暴雨来到新区劳动仲裁院,紧紧握着院长的手,连表谢意,并将一面“廉明高效,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仲裁员逄江手里。

原来,今年3月底,于先生突然被单位解雇,经多次协商未果。无奈之下,6月底于先生到区劳动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立案后,办案仲裁员逄江在最短时间内查明争议缘由,多次和用人单位进行协调沟通,最终达成协议,赔付于先生6万元赔偿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始终以提升仲裁服务质效为立足点,围绕立案便民化、办案精准化、服务温情化,探索推进精准化、要素式办案。”劳动仲裁院院长助理邵大要说。“我们还成立专门的调解庭,负责首次调解不成且尚有调解可能的案件,调解庭由工作时间长、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组成,可让办案人员换条思路、换个方法,重新理顺案情,为初次调解不成的案件打破僵局。对于进入仲裁程序的案件,做到开庭前、开庭中、开庭后等全环节开展调解工作,力促争议双方握手言和。”

互联网+基层调解 实现同步办案

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是基础性工程。该院创建的“互联网+基层调解”调解模式,更是新区调解仲裁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以乡镇社保中心、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优秀律师事务所为中心,分区域设点,建立健全高标准基层调解组织,采取‘互联网+基层调解’模式,实现同步办案。”邵大要告诉记者,也就是说音频、视频、文书同步,专职仲裁员通过互联网参与办案,兼职仲裁员、调解员、律师现场办案,开拓基层调解组织全程同步异地办案的新渠道。

同时,启动信息化办案管理系统。将立案、分案排庭、开庭审理、文书送达、结案、审理案卷等仲裁办案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内网信息管理平台,同时上传案卷电子版本,初步建立案卷查询数据库。加强对立案、办案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案件的运行动态,同时利用内网数据做好仲裁考核、督查等工作,全面提升仲裁办案的标准化水平。

下一步,新区将继续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提升能力为重点,加强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延伸到哪里,调解仲裁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享调解仲裁的发展成果。张 静 李明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