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查处分离开启阳光执法新模式

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构建新型执法体系 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多亏了监察人员的帮助,我们才能拿到应得的报酬,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懂法了。”近日,群众演员张某拿到薪酬后开心地说。据了解,4月初,在新区一企业广告拍摄中,发生了因劳务费问题群众演员网络维权事件,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先期介入,借鉴横店影视城监管经验,督促该企业建立“演员工会”,对剧组进行资格审查、法律宣传,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创新工作模式,实现阳光执法的一个亮眼镜头。主动上门提供业务指导,有效避免企业因行为不规范而引发的劳资纠纷;建立清单台账,保护农民工权益;为发生举报投诉案件的企业提供“查体式”服务,协助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化解纠纷……近年来,新区人社局通过创新一系列举措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查处分离创新办案模式

“过去,我们监察人员进行检查时,采取的是立案、处理、下文书、移送法院一人全程执法模式。”新区劳动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赵庆利告诉记者,以前监察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没有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针对此类情况,新区首创调查、处理、监督“查处分离”办案新模式。细化分解内部运作机制,将劳动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罚、审批和责任倒查等环节彻底分解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形成层层监督、互相制约、机制健全的劳动监管工作体系,保证了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结果全过程公开透明,促进了新区劳动执法规范化建设。

“新模式有效减少了监察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等违法违纪空间,真正实现了阳光执法,做到案件清清楚楚检查、明明白白处理。许多外省劳动监察部门特意来新区复制学习经验做法。”赵庆利告诉记者。

该模式的实施,让监察人员专注每一步工作,无后顾之忧,监察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治欠保支维护劳动者权益

“农民工出门在外,打工不容易,对于欠薪案件,我们要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结案。”这是赵庆利常对监察队员们说的一句话。

近日,在新区星光岛内某在建工程,存在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接到通知后,赵庆利带领监察员迅速赶往工地。监察人员现场了解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实际人为邱某某,共拖欠工资13万余元。经过多方协商调解,在没有立案的情况下,邱某某4天后就将拖欠的工资补齐了。

这只是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处理的众多欠薪事件中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为确保劳动者“安薪”工作,该监察大队坚持防欠与清欠相结合,组织26个街道按属地管辖原则,定期开展拉网式逐户排查欠薪隐患,对曾发生欠薪企业进行倒查,建立“治欠保支”清单台账,专人跟踪监管,形成了全覆盖、无死角和源头预警的动态监管体系;对修造船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逐户走访,采取信用“黑名单”惩戒手段,向欠薪企业施加压力,限时办结。

与此同时,畅通受理渠道,通过媒体公布讨薪热线86116363,向全区企业推送清欠告知短信,设置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网格三级受理平台,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为农民工排忧解难。

心系群众建和谐劳动关系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主动走进企业一线,千方百计帮企业排忧解难,保护好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合法权益,预防劳动关系矛盾衍生。

“劳动保障监察就是依法保障劳动用工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不能躲。”赵庆利告诉记者,面对“黑心”老板一面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面想方设法拉关系,甚至于人身威胁,他们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令这些老板既怕又服。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这件面大量广、头绪繁重的事,没有一支精干的执法队伍是不行的。因此,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严抓班子带队伍,坚持“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集中学、分类学等多种方式,以过硬的业务本领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坚实屏障。

张 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