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精准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

2017年,新区坚持“改貌”与“提神”相结合,将农村脱贫巩固提升工程、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列入区办实事,扶贫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明显改善,水电路网等“五通十有”建设成效显著,贫困群众就医、教育、住房得到全面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65个贫困薄弱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表示。

巩固提升工程绣出好“面子”

隆冬时节走在大场镇南辛庄村的小路上,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景象与去年春季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瓦白墙青砖绿地,构成了美丽整洁的乡村新景象。

记者了解到,2017年大场镇对村庄房屋原有斑驳的墙裙进行了统一设计与改造,通过采用石材贴面、在建筑侧立面局部增加木线脚等方式,突出村庄特色与风格。“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将更有信心展现大场的品牌形象。”大场镇副镇长赵希旭告诉记者。

“2017年,新区投入资金505.55万元,对南辛庄等26个贫困薄弱村实施脱贫巩固提升工程,涉及海青、大场、大村、宝山、胶河、铁山、六汪、泊里等西部镇街(管区),对村内主街道进行建筑外墙粉刷、墙体美化及街道亮化。”张辉介绍道,实施农村脱贫巩固提升工程,对贫困村的道路、水利、饮水、用电、照明、文化活动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安居乐业美好目标。“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并分别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了验收、审计。”张辉表示。

危房改造工程圆了“安居梦”

人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与改善村级形象相比,更为重要的是贫困户住房安全提升工程。

“PVC吊顶、室内外修补粉刷、打地面垒灶台、更换门窗……区里扶贫政策好,政府拨款翻修了我这个老房子。”海青镇的刘黄崖一家被列为危房改造对象,原来破旧的老房子现在已焕然一新。

“我们实行区级统筹、镇街负责、村庄落实的方式,对新区农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进行提升,确保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彻底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实现全区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实现了贫困户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张辉表示。记者了解到,2016年,新区投资1037.4万元对532户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进行住房安全提升;2017年,新区又将新排查的33户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列入住房安全提升工程,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张辉说道,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新区努力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牢,让长期住在危房的贫困户圆了“安居梦”。

多种模式扶贫“造血”拔穷根

产业扶贫一村不漏、金融扶贫“造血”万家、健康扶贫拔去“穷根”、文化扶贫激发动力……不仅“面子”好看了,新区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逐步为扶贫工作缝上“里子”。

“俺村争取到了30万元区级特色扶贫发展资金,想在村级产业园里建个连体大棚。”大村镇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代金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大棚建成后,村里每年能有2.4万元租金收入,加上之前建设的扶贫蔬菜基地和购买商业资产的收益,一年下来,村里能获得稳定收入10万元。

据代金军介绍,戴家庄村引进区供销社在村内建设蔬菜种植标准化园区,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供销社安排了技术人员给村民们指导用水、用膜、施肥、良种等农业生产技术,还按照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蔬菜。”目前,戴家庄村30多名贫困户都在园区务工。“自从有了这个蔬菜园区,俺村的贫困户真正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张辉介绍,新区还创新设立1300万元“种养+”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实施贫困户产业发展“订单式”扶贫。同时,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带区域、区域育园区、园区连农户”的思路,通过参股扶持、土地流转、产业帮扶等模式,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打造了五大特色扶贫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下一步,新区将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好村户脱贫后的跟踪监测,促进区属企业帮扶经济薄弱镇产业开发,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以硬的招数、严的督查确保脱贫攻坚成色足、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满足感。”张辉表示。(王雪 魏宗芹)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