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接二连三”发展引领农业升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回眸刚刚过去的2017年,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农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现代农业示范区正是新区农业这列火车强劲的“火车头”。2017年,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规划先行、科技引领、要素集聚、产业带动”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引领新区农业转型升级。全年共新引进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9个、新竣工项目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

招大引强引智狠抓项目落实

在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施工现场记者看到,1000亩地面附着物清场工作已经结束。在这里,将建成占地750亩的世界科技水平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蔬菜生产工厂,投产后年可生产优质蔬菜42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4亿元。

2017年7月,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举办13个重点项目的集中投产、开工及签约活动,总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总投资19.05亿元的青岛绿色硅谷产业园项目代表了目前国内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最高水平,是新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转型的市级重点项目……坚持“项目是生命线”的理念,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与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联系,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和建设规模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优质项目。

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新区重大活动、重要接待的现场观摩点。2017年共接待荷兰、以色列等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8个省24个市217批次考察团(组)近8000人来考察学习。

作为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引进高精尖的农业科技项目,高标准建设好省级农业高新区,争做全国省级农高区的“领跑者”、“样板区”,为创建国家级农高区奠定基础。

“接二连三”推进产业融合

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近年来,新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资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链条不断延伸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农业产业“接二(产业)连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通过整合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积极探索发展‘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农业新业态。”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促进部负责人表示,省级农高区获批以来,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新区农业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在重点推进直管区建设的同时,示范区实施‘一区多园’的发展新模式,围绕新区蓝莓、茶叶、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一体设计,统筹规划,在示范区规划区内重点培育10个特色农业示范园。”园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实现了不同功能区域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带动13万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新型农民迎接更大挑战

这一年,新区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更加靠近,越来越多的新区农民也摇身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5月,青岛绿色硅谷科技培训中心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培训中心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培训设备与青岛绿色硅谷科技有限公司实体种植产业有机结合,为培训对象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创业条件。”园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自2016年底建成运营以来,该培训中心已引进示范推广蔬菜良种20多个,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10多个,培训各类农村经营管理人员600余人,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人员5000余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新区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技术交流推广。

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离不开科研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现代农业示范区先后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建立教授工作站、科研基地等,并设立了示范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智库,成立了青岛蓝莓研究院和葡萄研究院。

急蹄步稳,踏石留印。面对新任务、新要求,2018年,新区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发展高效种养为重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文/王 雪 邢相凯(本版图片由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