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春走高校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建设国内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编者按:

高校,不仅是每个学生憧憬的知识殿堂,更是一个地区的智慧高地,人才储备库。高校里有着先进的科技成果、丰富的人文知识、刻苦的钻研精神。目前西海岸拥有8所高校,15万大学生,未来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高校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毕业生本地就业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因此,高校可以说是一个地区的财富。为让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西海岸的高校,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新春走高校”专栏,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新中国历史上的功勋学校

她,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2004年,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60年来,她与新中国同行,为国家的石油工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油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部门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点,另有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和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万人、研究生5000人,留学生390人,函授网络在籍生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毕业生,培养出了吴仪、周永康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何国钟、沙国河、王德民、孙龙德、袁士义等多位两院院士,涌现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时期铁人”王启民,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等英模人物,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

石油石化科学研究的

重要基地

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让国人骄傲的“981”钻井平台,就有石大教授的科研成果被采用。

学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0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十一五”期间,学校累计新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8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建立起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授和学术顾问组成的学术梯队,人才梯队不断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现有教师15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32人,博士生导师155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6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4人分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0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个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围绕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的是在确保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优秀学生的最大化发展。学校通过理科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特区、小语种强化试点班、国际联合培养、辅修和双学位等多种模式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制定了有利于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激励政策。

学校已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体系,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造诣深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一级博士点11个,二级博士点4个,一级硕士点33个,二级硕士点5个,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有20个授权领域。学科领域基本覆盖了现有的全部本科专业,为广大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可被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或者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校为研究生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并提供良好的科研、社会实践、学习和生活条件,毕业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为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

宽领域的开放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4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聘请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环境宜人的魅力校园

学校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723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554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45万册、电子型图书309万册。

青岛校区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滨之城,享有极高美誉的青岛。学校面朝浪平沙细的唐岛湾,背靠高峻雄伟的小珠山,山在海边,海在校边,校依山势,海映山色,校园风景秀丽,办学条件完善。

东营校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态之城、石油之城——山东东营,校园里既有风景迷人的荟萃湖,又有一流的产学研基地。

目前,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均在青岛校区生活学习。

令人憧憬的蓝图

建校60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秉持“育人为本、人才为本、学术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宗旨,实行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策略,坚持立足石油石化、贡献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努力把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积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