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莓”好生活种出来

春节假期结束,大场镇胜水东北村的村民们又开始进入“农忙”状态。近日,记者来到了大场镇胜水东北村胜水龙源草莓采摘园。“要不是天气不好,你还见不到我。”一见面,采摘园的负责人杨治香就笑着对记者说,过年这几天他们夫妻俩一直忙着到处送货。

“一天能送几百斤货吧,虽然每斤近40元,仍是供不应求。”杨治香介绍,很多地方的草莓春节前后才成熟,他们的草莓去年11月中旬就上市了,能抢占市场先机都得益于他们自己培育的草莓苗。

杨治香夫妻俩从2016年开始种植草莓,一共建了6个棚,大约8亩多。刚开始种草莓,她就遇到了所有种植户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的草莓苗都是从外地买的,但是这几年苗子成活率普遍不高,差不多能死一半,损失比较大。”杨治香说,她是个不认输的人,决定自己培育苗子,2017年他们从辽宁省丹东市聘请了一位技术员,从丹东市引进了草莓种苗,然后自己培育小苗再进行移栽。

结果,出乎他们意料,培育出来的苗子几乎全军覆灭。“主要是技术不到家。”杨治香说,“虽然损失惨重,但我们也没打算放弃,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2018年,他们继续培育草莓苗,有了失败经验,更加注重管理,和技术员的互动也更加频繁。终于,2018年草莓苗的成活率超过百分之九十。“2018年大约培育了50多万棵草莓苗,自己用了近10万棵,其余都卖了,大约挣了近20万元。”杨治香笑着说,自己培育苗子,节省了大量成本,每个大棚比以前能多挣接近2万元。更重要的是,栽培苗子的过程中,他们还研发了草莓苗冷藏技术,让草莓提前上市,把握市场先机。最近,他们又流转了一百多亩地,计划除了用于育苗,还种植露天草莓。“露天的草莓苗也都是从外面购买,如果我们能培育出,也会吸引很多人来购买,带动附近农户种植。”杨治香高兴地展望着。张海铎 崔家琳 李丹丹

■记者手记

草莓苗成活率低是一个难题,许多种植户和杨治香一样也想自己培育苗子,然而成功的少之又少。杨治香夫妻俩迎难而上,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乡村振兴更需要人才振兴,我们要培养更多像杨治香一样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本土人才。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产业振兴,对于购买草莓苗成活率低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充分做好调研,分析出有效对策,让种植户们减少损失,让这个产业发挥更大的增收效益。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