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殷爱华:为茂腔艺术奉献终生

茂腔是山东半岛兴起的一种地方戏,曲调质朴、自然、柔怨,唱腔委婉、悠扬,变化起伏较大,其念白和唱腔多用地方语言,使人听起来亲切易懂。茂腔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欢,被誉为“胶东之花”。在茂腔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多少有志者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多少有成者艺无止境、孜孜以求,茂腔青年艺术家殷爱华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茂腔界,她虽宛若流星,却凭着自己的艺术造诣让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又用其取得的成绩辉耀后者。

初露头角

她是“胶南茂腔”青年演员的杰出代表。她扮相俊美大方,表演行云流水,嗓音纯正甜润,唱念字正腔圆。在二十余年的茂腔艺术生涯中,她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时代不同、身世各异、性格多样的中国妇女形象,是茂腔艺术界不可多得的德艺双馨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她就是原胶南茂腔剧团青衣、花旦演员——殷爱华。

1959年5月,殷爱华出生于今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东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幼年的她,时常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听母亲哼唱着“肘鼓子”调儿香甜入睡,可以说母亲是她日后传承乡音的启蒙老师。

童年的殷爱华爱唱爱跳,小学三年级起便是校园里的文艺骨干,《我爱北京天安门》 《北京的金山上》 《绣金匾》 《我是公社小社员》等若干悦耳动听的歌曲,她一次又一次地唱响在学校的庆典和拥军晚会上。

渐入佳境

1976年高中毕业后,殷爱华进入原灵山卫公社水利宣传队,凭着适中的身材、俊美的扮相及纯正甜美的嗓音,她扮演的第一个戏剧角色是移植《朝阳沟》里的银环,此后她便走上了戏剧舞台,并很快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全县一度引发《朝阳沟》热。看过殷爱华演过的银环,城里乡村男男女女不少观众成了她的“粉丝”,她无疑是那个年代的茂腔戏演出明星。

1977年下半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全国集中投入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因此,县城内的原公社水利宣传队先后解散。1978年1月,殷爱华被县京剧团茂腔队录用,随陈艳琴、王淑娴专修青衣花旦。

殷爱华从师学艺后练功刻苦,秉持“我不误时,时亦不误我”的态度,很快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主要演员。随着舞台上的日积月累,在历次省、市汇(调)演中均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985年,殷爱华在现代戏《夜半钟声》中扮演一位配合我党地下工作者提供给我人民解放军有关情报,在全国解放前夜捣毁敌军火库的青年尼姑南荣若素。该剧参加青岛市庆祝建国36周年新编剧目汇演获多项奖励,其中殷爱华获优秀演员奖。当时的殷爱华只有26岁,尽管是演员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她理解人物准确,唱、念、做符合人物性格,被认为是很有培养价值的青年演员。

1986年,她与王淑娴、丁森聚等知名茂腔演员联袂主演的现代茂腔短剧《林中缘》的录音,分别于1987年5月1日和10月24日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被青岛电视台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屏,从而把胶南茂腔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9年,她在以党的好干部陈济敏同志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茂腔短剧《生日》中饰演陈济敏之妻。读剧本时殷爱华被剧中人物所感动,潸然泪下,并迅即走访了陈济敏的妻子。交谈中,痛惜之余她尽可能捕捉着人物原型的内心情感,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稳重大方、朴实贤惠的中年妇女形象。

在青岛市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时,她细腻的表演赢得了专家的肯定,打动了观众。演出结束后,时任青岛市市长的王家瑞走上舞台,亲切地与殷爱华等演员握手祝贺。此后该剧参加了全国小戏曲调演山东赛区的调研活动。

二十世纪初,胶南茂腔剧团创作排演了以秦始皇三登琅琊为题材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徐福东渡》,殷爱华在剧中扮演了女主角郡守之女素儿。她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唱腔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该剧被青岛电视台搬上荧屏,并在山东省第七届艺术节上荣获“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再度为茂腔创造了辉煌。

随着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殷爱华在茂腔界名声日显,在胶南及周边县市拥有了大批的戏迷和听众。除了演技高超,现实生活中的她为人和气、低调,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的同时,她常常不辞劳苦地指导艺术新人,无论是在业内还是在业外,都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执著追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殷爱华凭着对茂腔艺术的执着追求,全身心投入到茂腔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竭尽全力攀登艺术高峰的时候,2004年2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得知自己身患癌症。这一消息,令殷爱华本人、家人和整个文化界如同晴天霹雳。

当年春季,正值季节性演出最为繁忙的当口,剧团青年演员的舞台技能尚未娴熟,演员队伍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殷爱华再三考虑,根据医嘱决定采用中医保守治疗自己的疾病。四月间,灵山卫集贸市场迁址庆典,八场戏曲,殷爱华担任其中六场的主要演出任务。她身备药剂,演出间隙服药,晚间化疗。五月,殷爱华的病情加重,她不得不做胃部手术。病休期间,剧团恢复传统剧目《火焰驹》,她为能使自己曾经扮演过的剧中人物的形象让别的演员演得更好,硬撑着虚弱的身子来到排练现场,从人物性格,到手法台步,耐心传授,帮助担任角色的演员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2005年1月5日22时,殷爱华带着对茂腔事业的留恋和对舞台艺术的牵挂,以及未竟的茂腔艺术之梦悄然离世,离开了爱着她的家人、同事和戏迷们……她为热爱的茂腔艺术付出了青春,为青岛西海岸的茂腔事业做出了贡献。

殷爱华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凭着孜孜不倦创造的艺术成就在青岛西海岸的茂腔史,乃至在青岛、山东的舞台艺术上都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她对待艺术的热爱精神已化作永恒,留在人间。时光荏苒,多少年过去,如今广大戏迷依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回味她那撩人心魄、委婉动听的茂腔戏唱腔,在岁月的印记里领略她婀娜灵动、飘然若仙的倩影。王本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