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开海归来鱼满仓

9月2日凌晨2点半,积米崖渔人码头,海面平静无波,猎户星座高悬夜空之南。

“财神节”开海两船渔获万余斤

初秋的夜晚已经有些凉意,45岁的渔民王玉军起身跺跺早已蹲麻的双脚,目光和手中的电筒始终指向东面海域。9月1日是财神节,也是漫长的四个月休渔后开海的第一天,昨天下午,渔人码头蛰伏整个休渔季的渔船全部起航。现在,它们中的一部分即将归来。

王玉军期待着节日会给自己的两条渔船带来满仓收获。但远处漆黑的海面与天空融为一体,无法分辨也没有一丝“动静”。

3点15分,一簇微弱白光从东侧海域闪现,紧接着,数道光束划分天海一线。“回来啦!”体态瘦长的王玉军兴奋道,毫无疲态的他似乎在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中如鱼得水。

船速很快,迅速接近码头。王玉军早早便认出了自家船只,一系列闭着眼都能操作的“常规动作”之后,渔船停稳,传输用的轨道搭好,所有伙计分工有序,带鱼、鲅鱼、鲳鱼、黄姑鱼、钻子鱼、梭子蟹、海虾、小杂鱼……一箱箱早已分拣好的渔获,被迅速运送上岸,分类堆上码头。“开海头一波,这一趟得有1万多斤。”王玉军家渔船的“船老大”老肖体格健硕,边对带鱼进行再分拣,边对记者说,“估摸能卖3万块钱。”

带鱼唱主角本地海鲜品种多

忙活完已是凌晨4点,码头入口处,电筒光芒点点,“口淡”了整3个月的食客们开始早早聚集,赶抢开海头茬“鲜”。

记者现场看到,不管是王玉军还是其他人,此次回航的渔船渔获中,以带鱼最多,鲅鱼、鲳鱼次之,各家“地盘”上都高高堆起装满这些鱼类的塑料箱,梭子蟹和海虾紧随其后,各类本地海货品种不少。

“下午4点多出发,开船走1小时左右,到达灵山岛附近海域,然后开始作业,两条船一晚共捕捞2网,第二天凌晨3点多就能回来。”老肖告诉记者,开海之后,他们每天会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下次休渔。“再过段时间,也有出去一周、半月的船,现在还有出海更近一点儿的小船,不同渔船的收获也不太一样。”隔壁家的“船老大”小袁热心介绍道。

收获较稳定尝鲜市民热情高

“这是头茬,还没太有代表性,但从数量和种类来看,比以往变化不大。”正在忙着销售渔获的王玉军抽空对记者说,“个头儿也都匀称,这次最大的两条鱼是一条10斤多的鲅鱼和一条3斤左右的鲳鱼,刚上岸就被买走了。”“我和老伴儿不到2点就开始往这走啦,俺俩都爱吃鱼,这不赶早买了两箱,回家冰起来慢慢吃。”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和老伴各提着4袋带鱼,正准备送上载具。

说话间,已是清晨5点,小小码头仿佛一瞬间被前来购买海货的人们挤满。市民、小贩、饭店采购员……在食客们的手中,这里的每种渔获都不会被浪费。询问价格,称斤装袋,运送收获,一时间让这晨曦中的渔港好不热闹……“这就有得忙啦!”王玉军长出一口气,笑道。文/图 李 亮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