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龙马”诞生地溯源

新区泊里镇横河桥北侧,有座栩栩如生的龙马雕塑矗立在河中央,这座铜质雕像体型庞大,昂首奋蹄,几欲腾飞。

为什么在这里塑立一座龙马雕像?倘若是装饰风景,为什么不立在显眼位置?带着疑问,笔者查阅史料后得出结论:泊里是龙马这一吉祥物诞生的溯源地。

《明史·五行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十八年九月,诸城进龙马。民有牝马牧于海滨,一日,有物蜿蜒与马接。产驹,具龙文,其色青苍,谓之龙马云”。同时,在《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之山东篇》也有类似的文字记载。《明史·五行志》将龙马记载于“马异”篇目中,足以证明其罕见又是祥瑞之兆。但编纂这部史书的清朝户部尚书张廷玉虽记录下了龙马的由来,却对地点未做祥述。

其后,笔者在清乾隆版《诸城县志》上找到了有关龙马的详细记载。《诸城县志·实录》有这样一段文字:“永乐十八年秋九月乙未,进龙马。”这句话与《明史》中记载龙马出现的时间完全一致;《诸城县志·总记(上)》中则记载更为详细:“诸城县民尝有牝马牧于海滨者,一日,云雾晦冥,有物蜿蜒与马接,至是产驹,鳞臆肉鬃,体具龙文,其色青苍,盖龙马云,其所产之地,则信阳乡草桥社清水潭也。”这段文字的出现,不仅证实了龙马的由来,更点明了位置;最后,笔者在《诸城县志·山川考》中找到了龙马诞生地点:“塔山东有清水潭,在崔家庄侧,色澄清,周里许,明永乐间产龙马。”

清代“草桥社”位置与现泊里镇草桥村位置一致。清乾隆版《诸城县志·沿革表》、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提到的“信阳”、“草桥”自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始就是诸城县的三镇之一,在明、清后逐渐衰落为诸城县的“乡”与“社”,不为人注意。《诸城县志》记载的“塔山”就是现在泊里镇小塔山村附近的一座小山,据老人讲,在小塔山以东,崔家庄附近,早年间有个方圆百米的水潭,水潭离崔家庄的距离确实是“周里许”。

崔家庄,今称崔家疃子村,早年也叫崔家潭子,这里流传着“龙马出水潭”传说。传说当年,有个叫封思义的孩子寄居在该村的姥爷家。一天,大雾弥漫,朦胧间封思义看见一个蜿蜒曲折像巨蛇一样的动物趴在一匹母马身上,不久,这匹马产下一匹特别的小马驹。马驹嘴边长有长须、头上有犄角、背上披鳞甲,尾鬃如同一团火焰、身体异常矫健。年少的封思义非常喜欢这个像龙又像马的小精灵,与它形影不离。周围村庄的村民听说后,纷纷前来目睹龙马的风采。

不久,诸城县令得知此事,觉得龙马出现是祥瑞之兆,是讨官进爵的好时机,于是,便将龙马进献给朝廷。事后,封思义因献龙马有功,被朝廷授予“义勇将军”。清朝编修的《封氏家乘》记载了这件事:“封思义,以献龙马有功,授义勇将军”。

如今,水潭已成为横河的一部分,龙马诞生地成为公园核心区,为激励人民开拓奋进,泊里镇党委、政府再一次让龙马屹立在其诞生地,让它和港城人民一起,昂首挺胸,奋发向上。 砚 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