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扶贫三部曲:筑巢引凤下金蛋

董家口经济区创新“港口+扶贫”模式,预计2017年海青镇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

作为新区扶贫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大功能区对口帮扶经济薄弱镇模式引人注目。依托港口的辐射带动优势,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在帮扶海青镇精准扶贫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独有的“港口+扶贫”工作模式,通过将董家口配套企业引导落户,打造特色产业园等手段,帮助海青镇实现财政收入连上台阶。

走进海青镇,几栋别具特色的灰瓦白墙小楼格外引人注意。这便是董家口经济区在海青镇投入6000万元建设的海青产业园项目。据了解,按照新区统一部署,董家口经济区担负着重点帮扶海青镇精准脱贫的重任。在全区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的第二天,董家口管委班子全体成员即到海青镇开展调研,摸清海青镇现有镇域规划、土地现状及产业规划、镇级财力收入支出现状、辖内闲置的厂房、土地清单等。

“作为发展颇具特色和成效的经济区,董家口经济区在经济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极具经验。而海青镇存在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工业规模小。于是我们商定了‘盘活老资源、挖掘新潜力’的扶贫思路。”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董家口经济区选取海青镇政府周边适当的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特色产业园,吸引多家企业落户。其中,董家口开发公司利用海青镇原供销社20余亩闲置土地,投资6000万元建设海青产业园项目,进行总部经济开发,目前已初步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港口+扶贫”的新模式,使得董家口牵手海青镇的精准扶贫效果立竿见影,预计2017年海青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过亿元。“我们力争到2018年,让海青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镇容镇貌大幅改善。”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董家口经济区还将积极放大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引导有关配套产业向海青镇延伸落地,重点培育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项目集群,逐步带动形成一批财税贡献度高的产业板块;并将针对海青镇特色小镇建设需要,重点围绕茶园小镇建设做文章,协助拓展市场和引进相关产业项目,将海青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最终实现以项目促快速脱贫,以产业谋长远发展。 文/图 董梅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