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水质医生”的苦乐年华

在新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出现在河道、水库、引水渠里,像医生一样运用专业技术,为新区水源地健康“把脉”。

近日,记者走进新区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中润监测有限公司,跟随水质监测员前往水源地采样,记录这些“水质医生”为新区蓝天碧水付出的辛劳。

长途跋涉4小时只为一次采样

当天上午10点半,记者跟随水质监测员抵达水源地。“今天的水面风速是3米/秒,平时基本是1米/秒,所以今天船会比较晃,注意安全。”水质监测人员武德龙把救生衣递给记者。

“气温低、风浪大的时候采样比较困难,通常要穿上厚棉服和救生衣,不仅要克服船只颠簸,还要冒着危险趴在船舷上进行水样采集。”正在穿救生衣的武德龙笑着向记者介绍说,“一会儿我们要在水库不同点位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各取三瓶水,每瓶500毫升,带回实验室进行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数值的监测。”看似简单的取样,其实大有讲究,比如上部表层水取样深度应该在水深0.3米处。

中午12点左右,船已经漂泊了近一个小时,长时间的水上打晃让记者颇感不适,而这种生活却是这些“水质医生”的日常。加上行车路程,监测人员历时4个小时才完成取样工作。

检测44项指标远超国家标准

尽管整个水质取样工作长达4个小时,可在每个点的取样时间却很短,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行程上。大家各司其职,通常在两分钟内完成取样。

武德龙和他的搭档贾全龙抵达取水点位后立刻行动起来。只见他们先将采样器伸进水里,几秒种后,将打捞上来的水进行装瓶,再将多余的水倒掉。打水、采样、分装、记录……在起伏不定的船上,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系列操作。

“这个采样器适用于不同深度水层的取样,上面每50公分会有一处标记,误差很小。”在前往下一个点位的路上,武德龙向记者介绍说,水样被精细分装后,会贴上专属标签,详细标写监测项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深度等信息。

据了解,每次对水源地取样后的样品需检测29项指标,但为了更好地指导自来水制水工艺的调整、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他们将检测指标增加到44项。在原水水质容易随着气温升高出现波动时,44项指标检测的频次会增加到每周1-2次,远高于国家标准中对原水每月检验29项指标的要求。

保障水质安全再辛苦也值得

回到实验室,武德龙立刻将水样交给了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他们会根据数据编制正式的检测报告,一旦发现采样点数据异常,就会迅速告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只有定期进行水源采样检测,才能掌握水质的情况和变化,保障新区水质安全。”武德龙告诉记者,现在自动化仪器检测数据配合手工操作,一周左右就可以得出精准详细的水质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可直观反映水源地水质状况,能够为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除了定点的日常监测,还有一些突发性和临时性的检测任务,例如供水管道抢修通水前检测、居民反映的疑似水质问题等,都需要水质监测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且尽可能短时间内判断和测定水质标准,确保合格后才能将水输送到市民家中。

“大年三十我们也会有工作人员值班。有一年,我正在干活,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当时下意识看了看手里的监测仪器,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再苦再累也值了。”从事水务工作20余年的王士东说。文/图 张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