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1517家合作社 架起农民致富桥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本报自即日起推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系列报道,聚焦新区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憧憬,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新区落地生根。今日推出——

1517家合作社 架起农民致富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最为普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新区注册登记1517家,业务范围已经逐步拓展到种植、养殖、农机等多个行业,合作社社员较非社员年人均纯收入高10%以上。

那么,这一成多的增收咋来的?

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三年达12000亩,每年生产马铃薯2700吨左右,与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至少带动5400多个农户增收致富。

合作社每年投入1800万元资金为种植户统一提供种薯、农药、化肥等农资,让种植户零投入种植,引导农户扩大种植面积,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国栋告诉记者,“到2020年,我们的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20000亩,届时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据刘国栋介绍,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种植前就与企业签订合同,统一种植、统一机械作业,最终以6.5元/斤的最低保护价统一收购。“因为实行统一的规模规范化种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都颇具优势,现在我们已承揽百事集团7、8、9月份全国范围的马铃薯供应,并成为其全国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

除了在产量和价格上的团体优势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也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

今年秋收时,在老农民杨振强的花生地里,一个“大家伙”来回穿梭,一垄垄花生被齐刷刷地刨了出来。“我这二亩地,一小时就搞定了。”这个“大家伙”便是青岛鲁生花生专业合作社新引进的花生收获机。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们合作社配备了7台农用机械,光这样的花生收获机就有两台。”青岛鲁生花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文武告诉记者,下一步,合作社还将引进专业化验设备,提供测土配方技术。“只要社员带来地里的土样,我们就能化验出每一块地里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含量,并以此给出最佳肥料配比,帮助社员合理施肥。”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还体现在农业品牌的创建更易落地。

“胶花”是青岛鲁生花生专业合作社注册的花生油品牌。“我们延长产业链条,将收购的所有花生都用于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王文武说道,由于王台镇良好的地质条件,当地所产花生的黄曲霉素含量不到5‰,直接达到出口免检标准,质量过硬的原材料供给,使“胶花”牌花生油发展后劲十足。“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功能不断健全,逐步成为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新区农发局经管站负责人王清芬介绍道,据统计,目前全区合作社共拥有注册商标13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72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6个。“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新区农发局副局长薛聚基说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保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活力的重要组织形式。

文/图 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