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科技兴海 共谋发展

11月1日,2017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 (OI China 2017)在新区东亚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展会从11月1日持续到3日,将对新区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会展业国际化起到明显拉动作用。

各国专家齐聚新区探讨海洋科技前景

创立于1969年的英国(伦敦)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会(OIUK)是全球最大的海洋科技展。2017年,第五届OI China移师新区,致力于打造亚洲地区最专业的海洋科技展览会。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新亚欧大陆的桥头堡,青岛是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区域和海洋科技中心之一。新区云集了众多海洋相关高等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和国际航运枢纽,这里拥有大量海洋资源和海洋产业落地的条件。”励展博览集团能源与海洋事业部高级项目经理赵令佳表示,OI China海洋展不仅汇聚了世界顶尖的科技与装备,也引入了大量权威的学术资源,搭建产、学、研交流的平台,促进贸易与科技进步。“展会期间将举行会议论坛,47位世界知名权威专家围绕七大主题共同探讨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举行以新区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内容包括新区产业政策及人才政策推介,新区重点涉海企业推介,重点涉海企业与OI蓝鲸俱乐部会员一对一洽谈及新区资源考察等活动。

参展产品亮点纷呈自主技术领先国际

“这个是国内唯一覆盖200kHz~400kHz的宽带线性连续可调水声换能器。”在东亚会展中心一号展馆,记者见到了星天科技商务总监杜岩,他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次实现200kHz~400kHz在线可调技术的宽带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这个产品我们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垄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海洋制图也正从数据驱动转向数据存储。以往制作海图需要手刻线画,现在我们研发的系统相当于做了一个关于海洋信息的数据库,制作海图时只要调取里面的数据进行组合即可,过去花3个月制作的一张图,现在只要1个多小时就能搞定。”星天科技总经理苏晓阳的话语里透露着自信。

在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参展台记者看到,在展厅中央的水池中,一艘水下机器人正在进行各种动作演示。“国内市面上的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一般不超过4500米,而我们产品的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以上,是全球6000米深水业绩最多的。”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还为我国海军提供最一流的装备。

自主研发新品频现兴趣升华展“智能”

本次展会上还举行了第五届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颁奖仪式,部分获奖团队还将受邀在OI China现场演示区进行实物演示。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创新性水下机器人,在我看来,水下机器人的世界特别奇妙,有时候是灵机一动的创新想法,有时候是不断研发中的进步。”燕山大学研究生徐加杰主持研发的“多功能声学水下机器人”获得大赛三等奖。

“就拿展示的这个水池来讲,水池周边都有褶皱,这些褶皱会影响声波的干扰,我们就需要通过自己的算法来避免这些干扰,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徐加杰告诉记者,他们研发设计的多功能声学水下机器人可进行水声通讯、定位、测绘。“脱离了有线遥控的束缚,机器人可以更深入更灵活地进行水下作业。如果迷失方向,通过我们自主开发的产品就可解决此问题。”徐加杰说,该款机器人还能通过声波进行水下勘测,解决水下波浪地形的测绘问题。

正在观看现场演示的陈鹏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今年刚参加团队合作项目,“之前做项目基础研究,现在做海洋应用研究,希望通过这样高端的学术年会了解更多关于海洋遥感、标准计量、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充实日后的应用研究。”她表示,通过与参展人员交流,她对水下机器人勘测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于海洋的感知、开发与利用是海洋战略的基础议题,掌握海洋地理信息、认知基础海洋环境能够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集聚了中船重工711所、702所、725所、电子41所等科研机构近200家,海洋工程、海西重机、武船重工、海西重工等海工企业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的产品正走向国际,此次展会为新区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产业跻身世界前沿提供平台。(王雪 张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