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名入市”开新篇

“近年来,新区一面加快改制的推进,一面抓紧研究改制后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用好用活改制成果。”区农发局副局长薛聚基表示,新区围绕如何盘活集体资产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行了深入探索,努力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正言顺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让百姓尽快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农村集体经济有了发展新动能

“以前的农村经济可以说是干部经济,集体资产由村委会代管,有些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低价发包等行为,造成了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由于集体资产产权的不明晰,老百姓对此一无所知。”隐珠街道经管站负责人徐金明告诉记者,过去农村集体资产的划分,很多是口头约定,或者是村集体成员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共识,产权界定不清晰。

“改制以后,集体资产从村委会移交到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手里,实现了政经分离,然后各个村通过折股的形式,把集体资产量化到了每名村民头上,一旦集体资产投入运营并获得收益之后,便会按照村民的持股份额进行分红。”隐珠街道肖家庄村委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肖辉利介绍道,如此一来,老百姓对集体资产有了主权意识,认识到集体资产人人有份,并且与自己的收益直接挂钩,“明显感觉到,现在大家的劲儿在往一处使,都想着村里的资产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构建了边界清晰、权能运作流畅的产权制度,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村企共建共赢集体经济走强

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新区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我们村3000多亩山林通过流转的形式,把‘薄地’变成了‘沃土’,建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蓝莓生态农业观光园,流转价格上升到了每亩1430元/年,村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藏南镇长阡沟村村委书记、合作社理事长丁付秋介绍,2016年长阡沟村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将本村除“三十年合同”承包地和村民宅基地以外的所有集体资产按照成员所占份额进行折股量化,组建了经济合作社。“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大项目的引进,农民大部分农田、蔬菜大棚被项目征用,村庄成了典型的无地村。”隐珠街道肖家庄村村委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肖辉利说道,利用区位优势,在保证失地农民投缴保险费用的同时,该社区与青岛明月集团合作建设通用厂房来增加集体收入。“我们投入了近9000万元建设通用厂房租赁给青岛明月集团使用,实现年租赁收入730万元。”目前,肖家庄村已经由典型的农业村转型为工业村,全村入驻企业达10多家,很多村民已经转型为工人,农民没了地反而活得比之前更滋润。

获得法人地位深度融入市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是社团组织还是经营组织?要参与市场经济,就要把这点明确下来。

“没有进行改制之前,集体资产由村委会代管,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成立,处于无身份、无地位的尴尬状态,没有法人地位,怎么投资?怎么分红?”区农发局改革发展科负责人李一说道,只有赋予其法人地位,奠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才能完成土地流转、租赁、税务登记等流程,真正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到市场经济当中来。“村集体有收入后,就有能力加大公共投入,又可吸引更多开发项目,从而吸引人才返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农村集体经济该有的发展模式。”“《民法总则》已经确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今年10月1日以后将正式实施。”李一表示,10月1日以后,农业部门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这就意味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有了法律认可的地位,为其真正地参与到市场经济扫清了路障。(王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