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核武老人”魏世杰系列报道之四

命运多舛 笑对人生

记者手记

关于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到底是在绝境中逢生幸福呢,还是平平淡淡安于天命更幸福呢?

每天吃完早饭,魏世杰就来到他简陋的书房,开始文学创作。在低矮闭塞的空间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那段时间”里,魏世杰更像是把自己藏了起来,沉浸在文学世界里。

他有多少的时间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连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已是古稀之年,他常常感叹自己的老去,花白了头发,花白了眉毛,花白了记忆,也花白了曾经的似水年华。

时光带给我们的幸福,你珍惜了吗?

本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这位古稀老人却依然笔耕不辍,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在采访中,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他总是先关心着别人,好像自己可以是一个永远矗立着的超人,不眠不休。

当为了家人在医院里来回奔忙时,医生问他,你们家的年轻人呢?魏老说,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当年轻人使。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但魏老像是打不倒的铁人一样。虽脚步蹒跚,往返于两个家之间,但像日升日落,从不间断。老伴儿说,老魏现在记性不好了,成天找自己的老花镜,从来不记得放在哪里,这才让他意识到自己确实老了。

《禁地青春》一书,首页没有序,只有魏老的说明。问及原因,他说大家看过就有自己的想法了,每个人都不必一样。

回顾魏老的故事,也多少理解了时光所带给我们的都是财富。关于幸福,魏老真诚感悟,在他的微博里,最新的问题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每个人的梦想往往不尽相同,但都该坚守梦想,勇敢前行。即便生活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对明天,我们依旧充满希望。

残酷现实始料未及

在魏世杰位于开发区海坛岛路的家中,记者见到了魏老一家。

魏世杰的老伴儿见有人来,急忙起身倒水,并关切地问长问短。女儿也从屋里走了出来,主动打招呼。“我们得到了很多帮助,有许多人都关心着我们,现在我们已经觉得生活很好了。”从魏世杰简短又真诚的话语中,难免听出他对生活多少有些无奈。

故事还要从40多年前说起。

1969年,在青海科研基地,28岁的魏世杰与23岁的陈位英结为夫妻。陈位英是魏世杰的同事,共同的爱好和对业务的钻研热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虽然新房是类似窝棚的临时建筑,连窗子都没有,但两个人感到非常幸福。

在魏世杰看来,陈位英是个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媳妇,善良、温柔、大方,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拿出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给婆婆买药、治病。在生活上,陈位英对魏世杰悉心照顾。为了让魏世杰多出成绩,同是科研人员的她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减少了魏世杰的后顾之忧。

1970年,陈位英回老家生育女儿。她走后不久,魏世杰就因为一桩被歪曲事实的“谋杀案”被关押。直到女儿一岁半时,洗清了冤屈的魏世杰才终于重获自由。当他看见女儿的时候,却发现女儿因为缺钙,导致发育缓慢,还不会走路。1973年,基地转移到四川后,他们的儿子也诞生了。一家人几经辗转终于团圆。

儿子上学后,学习成绩极差,魏世杰常常看到同学们把儿子围到中间取笑,令他十分气愤。“我从来没想过儿子的智力会有问题,我还以为是小孩子刚换了环境,性格内向,跟同学合不来。要是自己多上点心,可能他的情况还能好一些。”回想起当年的种种,魏世杰的表情非常凝重。

儿子不肯呆在四川,不久又跟随爷爷返回了即墨老家。就这么分开过了十几年,魏世杰来到了开发区。生活慢慢安顿好之后,魏世杰就把父母从即墨接过来,想好好补偿两位老人,尽尽孝心。不幸的是,两位老人不久就双双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了魏世杰心中永远的痛。“双目失明的母亲,临终前还在教儿子算数,很是担心她的孙子将来会受人欺负。”因为跟儿子长时间的分隔两地,魏世杰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一家人又住在一起后,魏世杰慢慢发现了问题。

儿子的身体长得很快,智力却停留在八九岁。经过医院确诊,魏世杰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更加细心呵护着儿子。“虽然智力有问题,要是能干个不大用费脑筋的活儿,儿子也是能胜任的。”魏世杰托熟人给儿子找了一份检查铁锈的活儿,但是他在前面干,别人就要跟在后面重新返工。

这个工作不行,魏世杰又开始重新想法子,想让儿子卖磁带谋生。可是没过几天,儿子摊上的磁带就丢光了,他还挨了坏人的欺负和殴打。几次挫折后,魏世杰客观审视儿子,降低了对儿子的期望。“只要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就行,做到自己照顾自己对他来说已经不容易了。”为了教会儿子部分生活能力,魏世杰安排儿子独立居住。从最基本的能力入手,魏世杰不厌其烦地教儿子煮面条、煮速冻饺子。一小把面条,儿子会放上一大锅水来煮,十天就用掉了一罐煤气。为纠正他到底用多少水,魏世杰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还有许多常人认为特别幼稚的问题,魏世杰都需要耐心给他解释。现在,除了魏世杰每天去看看他,魏世杰的学生王月玲也会经常去看望,帮助照料他的衣食起居,帮了魏世杰不少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边儿子的事情刚有起色,那边女儿的问题又爆发了。2000年,女儿突然说有人要杀她,经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第一次住院就住了半年。“当我听医生说这种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而且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时,真是觉得天都塌了。”对女儿,魏世杰非常疼爱,她从小活泼开朗,尤其热爱乒乓球运动,当年在基地的时候,还夺过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冠军。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还拿过成人教育的财会专业文凭。女儿成长的一幕一幕都涌上魏世杰的脑海。

女儿的精神病还伴有严重的强迫症,她要求独自居住,即便是住处脏乱不堪,也不能打扫,因为移动物品位置会让她更加恐慌焦虑。有一次,魏世杰稍稍挪动了她的一个药瓶,她就要求父亲摆回原来的位置,摆了五六分钟才达到她的要求。洗手时,会在水龙头下冲上一个多小时,倘若制止她,只会让她做出更加过激的反应。她还常常半夜三更打电话呼唤父亲来,当魏世杰火急火燎地赶过去,有时她只是让他把塑料袋里的垃圾扔掉。只要女儿高兴,她的任何出格的行为,魏世杰都可以接受。在女儿独自居住期间,魏世杰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提着盆盆碗碗给她送饭,要为她洗脸梳头,料理家务。

有时女儿几天几夜不吃饭,严重时体重不到30公斤。“她一天只吃一顿饭,多了一口都不吃。哪天要是她说自己饿了,我就高兴得不得了。”为了女儿的身体着想,魏世杰每天领着女儿散步一小时,她不想走,他不是在前面拉,就是在后面推。一个小时下来,魏世杰已是大汗淋漓。

病情严重时,她甚至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一次,医生说他们实在救不了她的时候,魏世杰精神完全崩溃了。可能是老天眷顾,下了病危通知之后,女儿突然开始慢慢恢复了意识。“虽然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但是只要她能好好活着,我就很满足了。

多重打击坚强面对

命运并没有因为魏世杰的豁达而放下它残忍的手。在儿子存在智力障碍,女儿精神分裂的情形下,2003年,妻子陈位英由于长期精神压力,同样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医院。她还有幻听,精神病转躯体化,说哪疼就哪疼。

2008年的腊月二十六,魏世杰去看女儿,回到家时只见妻子已经割腕,鲜血流了一地,多亏发现及时,抢救了过来。这边照顾在青岛住院的妻子,那边在开发区的女儿也服安眠药自杀,幸亏朋友及早发现才得到及时抢救。那一年的春节,妻子与女儿被安排到到一个病房,魏世杰一刻也不敢离开她们。这个春节,也成为魏世杰经历过最难熬的春节。

好在妻子的精神分裂症是间歇性发作,清醒时可以回家,但她还患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好老伴,魏世杰买了一些书籍和器械,学会了配药,学会了按摩护理。他随身带着血糖仪,给老伴测血糖。如果血糖高了,他就和医生商量控制办法。

有一次,老伴的糖尿病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神志不清,他白天黑夜地守护着,一人担起全部的责任。身体有所好转时,陈位英能体会到丈夫的细心呵护,伸手轻轻擦拭着丈夫额上的汗水道:“老魏,我的病让你太受累了,你可要好好保重呀!”那一刻,魏世杰微笑着,可泪水却不由自主地湿了眼眶。“很多人认为我很不幸,我们家确实有许多难关,但是那么难我们都携手走过来了,以后我们会一样坚持。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和老伴儿能够身体健康,快乐地生活。”

魏世杰一向不愿给人添麻烦,领导、同事们以及有关部门知道他的脾气,尽量以委婉的方式给魏老以默默的支持和帮助,志愿者的真诚服务、网友的热情声援也成为魏世杰心灵深处的力量源泉。

在魏世杰的悉心照料下,老伴儿的病慢慢好起来。“我自己都可以去集市上买菜了,也可以照顾自己了。”虽然吐字并不清楚,但是陈位英说这话的时候,却是十分自豪。女儿的病情时好时坏,但是也算稳定了下来,也会走出房门,自己在家里逛逛。儿子那边魏世杰每天也去看看,王月玲也时常照料着。一切都慢慢步入正轨,魏世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过往种种,魏世杰把所有的苦难都一个人背,对世人世事无一丝抱怨。他说:“成功与失败,温暖与孤独,我都经历了。我领悟到了有意义地活着,就是要笑着面对人生中一切被称为苦难和挫折的东西。在世人眼中的苦难里,我收获了丰富的一生,收获了珍贵的亲情,我心满意足。”

高晓琼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