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走近“核武老人”魏世杰系列报道之二

续写青春 起航未来

编者按: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忠于国家,忠于理想。回归平淡生活,他将对科技工作的全部热忱都奉献给了社会,像雨露般润泽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他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榜样的力量,让中国的未来之光找到人生方向,阔步前行。

2013年元旦,魏世杰家里特别热闹,满满当当一屋子人。大家谈笑风生,像久未谋面的老友一样。“他们都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的学生,因为我曾去给他们讲座,所以跟他们成了忘年交。”许久不见,同学们最牵挂的是魏世杰的身体,看见魏老精神矍铄,同学们才放下心来,畅所欲言。

1989年,魏世杰从四川九院调到开发区科技局工作,虽然离开了核武器研究一线,但经历过的那段岁月依然经常让他魂牵梦萦。

1996年,他正式退休,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将普及科学知识视为己任,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义务宣讲团。他先后担任过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讲师团成员、开发区农村主题教育讲师团成员以及市、区两级组织的离退休老干部讲师团成员。

开辟微博答疑解惑

在百度搜索魏世杰的名字,可以找到相关结果约52400个,这其中每一条结果都成为认识魏世杰的一部分。有许多听过魏世杰讲座的同学们都是通过网络认识了这个“鼓捣过26年核武器,有一些科普作品问世,写过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的倒霉老头儿”。

在新浪微博的自我简介中,几句简短的介绍却涵盖了魏世杰大半辈子的人生经历。现在,除了写作的时间,魏世杰每天都会发表几篇微博。“年轻人都爱玩微博,我也学着玩,看看谁又评论了我的微博,谁又给我留言了,谁转发了我的观点,其实很有意思。”魏世杰赶了一回年轻人的时髦,新浪微博也成为他与网友交流的最密切的平台。

有不少微博网友都向魏世杰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答疑解惑,或是希望他发表些自己的观点,给他们指点迷津。“我觉得这种互动交流方式非常即时,保持着与年轻人的交流,我觉得是最难得的,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魏老有时针砭时弊,有时又幽默风趣。记得他在我们学校讲座的时候,一开场就博得同学们的满堂彩。”一位在中国石油大学读书的同学这样形容魏老。“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十分感慨,半个世纪以前,我就像你们现在这个样子。”一句话拉近了他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魏世杰有两个孩子,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他很少能够陪在他们的身边。“现在年纪也大了,一见到孩子,就欢喜得不得了。给孩子们讲课,看着孩子们健健康康地成长,我的精神头儿立马就来了。”魏世杰对年轻人的希望就是想看着他们健健康康地长大,若是能从他的故事中有所获益,这在他看来那更是锦上添花的事了。

写实创作春风化雨

因为一直沉浸在当年搞科研的那段岁月中,魏世杰常常把当年的故事说给他的学生王月玲听。当王月玲问到有没有当年的一些故事可以放到网上的时候,魏世杰打开了自己回忆的闸门。

2009年开始,魏世杰每天写作1000字到3000字,写完后,王月玲就把成稿整理后,以《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为题,发布在天涯杂谈上,供读者阅读。“我每天写作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有空多写点,没空就少写点,也没什么紧迫感。许多段落,我还是一边流泪一边写的。”魏世杰说。书中提到的初恋,提及自己因为卷入一起“谋杀案”被关起来一年,提及一位炸药专家被殴打致死。这些人,都有当年的原型。创作的根基就是真实的历史,这种真实,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那个年代,带给人许多痛苦,但许多精神上的东西是快乐的。有许多网友开始追帖子看更新,《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也成为天涯热帖。

网络的世界鱼龙混杂,有人褒,有人贬,魏世杰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指责魏世杰,发帖抨击他,甚至有网友说他是炒作,说他根本不是搞研究的。魏世杰忍受着批评,依旧用心写作。“网友有网友的立场,我也有我的立场,我希望用真实的故事来说明一切。”

时间一长,许多指责过魏世杰的网友渐渐了解事实后,开始佩服起魏世杰,收回了曾经的恶言,真诚地向他道歉。帖子在网上越炒越火,赞扬声一片,点击量超过了600万次,回帖也有6万多条,上百家网站转载了魏世杰的故事。“魏老这个故事,没有生硬单调的说教,没有震天动地的口号,却于细微处如春风化雨般就温暖了我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真,也感受到了他们事业的伟大。”一个网友留言道。

2010年9月23日是魏世杰的生日。当天,他打开“天涯杂谈网”的写作界面时,网友们发来的电子生日贺卡足足占了10多页,有几十封。那一刻,他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深入基层言传身教

退休十几年,魏世杰从未与社会脱节,过得非常充实。《原子小演义》、《飞行传奇》、《兵器知识》、《海洋之谜》,魏世杰先后推出科普著作10余部,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这些作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的奥秘,宣扬着爱祖国、爱科学、爱和平的优秀品质,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我写书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把我所能传授的都传给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带着思考去学习。”许多年后,一位叫张沿江的读者千方百计联系上魏世杰,说魏世杰的一本书对他影响很大,因原书遗失,他希望再买一本,给他的孩子阅读。

因为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经常接到讲座邀请。每有邀请,他都满口答应,而且分文不取,风雨无阻。深入学校、部队、机关、企业作报告300多场,听众超过10万。

一次下着大雨,学校的孩子们都以为他来不了了,但他还是冒雨赶到。孩子们看着他焦急的样子,又是给他擦汗,又是给他倒水。“言而有信,我能做到的,一定做到,也算是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魏世杰在继承和传递“两弹一星”精神的同时,也不忘对自身的修缮,让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在年轻人身上得到传承。“看了太多的现代言情故事,以至于忘了这世界上除了儿女情长,还有无比宽广的人生境界。听了魏老的故事,有一种豪情壮志在胸中升腾。”山东科技大学的焦燕同学这样说道。听到这样的评价,魏世杰由衷地感到欣慰。

无论是讲座还是创作,魏世杰都想在年轻一代身上续写青春,传承希望。

高晓琼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