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千年民间手工技艺

――泊里红席

红席,俗称秫秸席,是一种传统的家庭手工工艺。因其是用红白两种颜色的高梁秸劈成篾子,交叉编织出各种不同花纹图案的席子,故称红席。据史料记载,编织红席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传,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后,流浪并寓居在泊里一带,以秫秸劈成的篾子编织成席,当被以御寒。后人为了纪念他,逐渐形成了在炕上铺席的传统,世代相袭,一直传承至今。

近日,记者走进泊里镇,认真观摩学习了红席编制过程。

一领红席看似简单,工序却不下30道。秫秸收获后,经过去根、剔梢、捆坯子、破篾子、刮篾子、编隔子、挑席子等多遍工序和繁重劳作以后,一领成品席才能诞生。

编席因为是纯手工,很多初学者都会被高梁秸弄得满手是伤。而编制过程需要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进行,因此很多编席者都把编席地点选在了地窖里。编制过程的复杂和工作环境的特殊,外加红席利润的微薄,导致只有一些老席匠在传承着红席编织。

为了保护和发扬这项民间艺术,2007年9月10日,泊里镇组织成立了青岛泊里红席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瞄准现代人的生活情调,对红席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了适合现代人使用的“双喜席”、“福寿席”等10多个新品种,使红席由过去农民的“铺火炕”,逐渐成为城里人的时尚床上用品。新型红席一改过去的粗糙为实用、鉴赏并举,使这一古老产品如枯木逢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王培珂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