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自力更生摘穷帽脱贫不忘谢党恩

致富路是一条荆棘漫道,一些贫困户选择了驻足沉默、慵懒不前,而大场镇雹泉庙村村民刘月军却毅然选择了直面困难,砥砺前行。近日,记者来到雹泉庙村,探访不甘贫穷的刘月军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路。

弃工侍病母不忘村集体

今年51岁的刘月军是先天性聋哑人,过去常年与母亲住在一起,因家庭贫困,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与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让刘月军的家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经济来源的不稳定源于刘月军对母亲的拳拳之心。“虽然刘月军是聋哑人,但他从来不好吃懒做,年轻时就一直跟着村民陈耀胜在木器厂做零活,每月都有固定收入,日子还算过得去。”雹泉庙村村主任刘相锡告诉记者,生活的变化从刘月军母亲瘫痪在床开始。“从那时起刘月军便辞了木器厂的工作,专心在家照顾患病的老母亲。”刘相锡说。

此后,做饭、喂饭、收拾卫生、给母亲翻身擦背成了刘月军每天的必修课,切断了经济来源不说,母亲所需的医药费用也成了很大负担。刘月军性格内向,但每当看到村民们三五成群进出村委大门,他定会走进来一探究竟。“每回都对我搓搓手指,问是不是需要缴费。”刘相锡表示,日子再难刘月军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

礼敬有德者不让养家难

对母亲的悉心照顾,对村集体利益的维护,让刘月军成为雹泉庙村的口口相传的“好人”。“礼敬有德者,不让养家难”,在照顾母亲期间,每月的低保费以及各级部门的帮扶成了刘月军维持家用的重要支撑,而他对此常怀感恩。

得知记者前来了解自己的脱贫经历,刘月军默默走进里屋,拿出一摞崭新的包装盒,只见包装盒按大小顺序被码得整整齐齐,有米面包装,也有家电包装。他边向记者展示自己收藏的包装盒,边比划着似乎想说点什么。“这都是各级领导前来慰问带来的慰问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刘相锡向记者解释说,之所以保留这些包装盒,是因为他常怀感恩之心。

“穷帽”终解除不负有心人

现在的刘月军在镇上的普阳机械厂上班,记者来到车间时,他正对刚成形的焊接件进行打磨。“当初我们与镇上一拍即合,为刘月军提供了这个工作岗位,帮助困难群众也是我们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普阳机械厂分管经理魏玉海告诉记者。

“刘月军很好学,学东西也快,普通的活计他都做得很好,最关键的是他肯吃苦,从不喊苦喊累。”普阳机械厂车间主任姜永富说,靠着工友们的示范与简单的手势交流,刘月军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机械厂的工作,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他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顺利摘了“穷帽”。

车间里机器轰鸣,刘月军面露微笑走向下一个焊接件,在敲敲打打中继续着自己满怀希望的人生。

文/图 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