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乡村蝶变绽姿容

琅琊台管区王家台后村乡村振兴建设纪实

东临碧波银浪的龙湾,2.7公里岸线绵长;南靠始皇三临蜚声宇内的琅琊台风景名胜区,山海资源丰富……王家台后村宛如一枚闪亮贝壳,镶嵌在新区南部海岸上。

“山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最美宜居乡村”“山东省生态文化村”“青岛最美乡村”诸多耀眼头衔的光芒下,似乎已经无人记得,不久前的这里,还是个无人知晓的小渔村。

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打造渔家特色,让小小渔村羽化成蝶,绽开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姿。2018年1-9月份,王家台后村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000多万元,渔家宴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生态建设让乡村风景有“看头”

硬化道路笔直宽敞、绚烂花箱排列有序、渔家小楼整洁干净……15日,记者走进王家台后村,海滨风光美不胜收,小村处处彰显着美好与活力。

“现如今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美了,走到哪都像是在花园里散步。”村中,记者遇到经营渔家宴的老板娘夏云,聊起渔村变化,她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以前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架空线路敷设杂乱无章,车辆乱停乱放,虽然也有村民用自家平房经营餐饮住宿,但还是散、乱、差……现在村里外墙粉刷一新、统一翻建规划了楼房、建起了停车场、渔家特色客房也有了标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比原来强了百倍。”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承载,乡村更有看头,才能提升人气,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乡村振兴建设中,琅琊台管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了龙湾“五化”工程和龙湾景区提升工程,新建了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龙湾步行街、文化长廊、星级厕所等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投入3200万元,高标准实施了道路铺装、步行街西延打造、外立面粉刷等七项工程,实现了雨污分流、弱电下地等,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让村庄成为“让人随处都想驻足观赏”的景区,为村民发展餐饮旅游带了机遇。

如今,置身王家台后村,履痕所及,良景处处。“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效益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夏云笑道。

产业发展让百姓生活有“奔头”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人气旺。美了乡村,不能忘了口袋。

王家台后村有着独特的山海资源优势,随着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老百姓也纷纷“洗脚上岸”发展渔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截至目前,全村渔家宴户已发展至96户,达到全村总户数的46%,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近500多人参与经营和配套服务,形成了以传统渔家风情为特色,以餐饮、住宿、观光、赶海和渔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产业。

“为加强渔家宴业户统一管理指导,我们成立了青岛龙湾渔家旅游专业合作社,制定了《龙湾渔家民宿经营标准》。十一长假后,本来已经进入了旅游淡季,但来我们村旅游体验的人也不少,相信未来游客会越来越多,村民收入也会一年比一年高。”王家台后村党支部书记王强告诉记者。

为破解本地旅游“冬冷夏热”的传统格局,琅琊台管区着眼丰富产业业态,引进了总投资2.2亿元的龙湾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条。

“自我们落户王家台后村以来,结合本地的旅游资源,营业额持续增长,现在平均日接待量可以达到800人次,弥补了本地旅游淡季的空缺。”青岛龙湾深海温泉旅游度假村总经理吴艳秋说,自项目运营后,泡温泉、吃渔家宴形成了良性互动。

人文情怀让乡村旅游有“嚼头”

富了口袋更要富起脑袋。王家台后村拥有的瑰宝,便是“琅琊文化”。

在村综合文化站的琅琊书屋里,村民王悦聪正在看书。“有空的时候,我就爱来这转转,看点书,学学新知识。”王悦聪说,现在村里的休闲场所很多,街坊邻居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

琅琊书屋、琅琊名家书画院、琅琊乡村记忆馆、琅琊遗风艺术馆、琅琊驿站、琅琊茶社……琅琊文化是这里最大的地域特色,除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外,还是王家台后村文旅产业的源泉,为乡村旅游产业注入了无穷活力。

“2016年开始,管区每年投资100多万元打造了以渔家文化、养生文化和祈福文化为特色的“龙湾嗨海季”活动品牌,每年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开幕式当天的百桌千人渔家宴就吸引游客近万人。”琅琊台管区组织宣传统战委员李常芳说,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上,王家台后村探索出了新路子。

为了丰富文化载体,突出地域特色。王家台后村参与编写了《琅琊台传说》、《琅琊台文章选编》等系列丛书;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进行了影像资料留存;推出了琅琊豆腐、龙湾花馍等旅游产品。一系列文化载体建设,助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随着总投资4亿美元的中铁深海温泉旅游综合体开工建设,王家台后村迎来了发展、变强的新契机。”琅琊台管区副主任隋秀坤说,围绕产业高端化、管理规范化、村庄景区化的目标,瞄准滨海文旅胜地的定位,王家台后村将不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李 亮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