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绩可喜 继续发力

——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现场督查“放管服”改革见闻

“只需跑一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改革给人民带来获得感的重要指标。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启动以来,督查组深入全国各地实地督查,检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

挤干办证时间水分

“您好,来办什么事呢?”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第十六督查组询问办事群众李新梅。“开通了医保账户。”李新梅说。“用了多长时间?”又问。“5分钟。”李新梅回答说,现在的服务中心,进门就有人引导,服务态度也好,办事很快很方便。

据负责人介绍,二七区政务服务中心为推进“一次办妥”工作机制,于今年5月中旬推出了特事特办、容缺受理服务机制。

武汉市一些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帮办服务区,帮办人员向企业群众提供帮办引导、信息咨询、预审建档、审批协调等免费的专业化服务,实现全程帮办、一帮到底。

第二十四督查组了解到,贵州省直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由357项减少到27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从138项减少到54项。“减证便民”方面,贵州省取消3823项证明材料和19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省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服务大厅。

在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第十二督查组用随机抽取号码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悉,商户从提交材料到成功注册公司,用时不足4天。

“一窗受理”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

西宁市范先生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贷款抵押。他说,自己第一次来大厅办理抵押手续,如果一切顺利,工作人员会通知他来这里办理第二次抵押。范先生首先需要在房屋交易所窗口进行网签备案,审核通过后再到不动产登记窗口进行登记。

西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陈建强现场回应,为了让群众少跑腿,住建部门将交易登记窗口设在了不动产登记大厅,但由于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的系统没有互通,目前实施“一窗受理”还存在困难。“由于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对接,政务服务数据同源难度较大,企业和群众办不同部门的事情,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吴娟说。

各路督查组发现,一些地方对此已经开展了有益探索。贵州搭建起全省统一的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了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42.6%。督导组表示,应加快各部门技术对接,可将政务信息资源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等类型,对于个别单位该共享不共享的行为,予以坚决杜绝。

加大“放管服”力度释放持久红利

在江苏省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对面就是几家银行柜台。一名银行员工向督查组介绍了以往开户的流程:企业提交开户申请后,申请材料原始件先由商业银行初审,再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这些纸质材料完全依靠银行人工传递,就算中间一天都不耽搁,至少也要3天。

为解决这个问题,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采取了请人民银行进驻办事大厅的做法。商业银行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马上交到人民银行在大厅设立的窗口,人民银行立刻审核并许可决定,省去了材料传递时间,开户手续半天之内即可办结。

督查组发现,随着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化,各部门都在逐级下放审批权限,但由于沟通协调不到位,一些部门下放比较彻底,一些部门下放比较慢。受访人士认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尽量减少高层级审批事项,尽可能将一般项目审批事项集中在市县两级。

督查组还发现,由于行政审批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属于部门法,导致相关规定不系统、不协调甚至相互“打架”,造成部门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死循环”,经办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汇报请示,严重影响了项目手续办理进程。

甘肃省政务大厅负责人表示,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应从机构编制和人员配置上加强保障,让“放管服”改革释放持久红利。

据新华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