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从星光点点到满城璀璨

■开栏的话: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的国家国运昌盛,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报今起开设“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专栏,通过采访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从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反映改革开放历程、各行各业发展、生产生活变化,全景式勾勒新区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画卷。  从40年前粗木电线杆“枝头”的星光点点,到如今54000余盏路灯、760余栋楼体亮化的璀璨夺目……西海岸40年的亮化之路清晰地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变化过程。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繁星之下,一座璀璨的不夜城点亮胶州湾西岸。8月12日,记者走近一线路灯工人张树基,听他讲述西海岸的夜晚从星光点点到满城璀璨的惊艳之旅。

■40年前

木杆顶端闪微光

张树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海岸人,从小热衷于光与电,工作几经更迭,终于在路灯架设与维护工作中找到了兴趣与工作的结合点。于是,从爬上灯杆那刻起,张树基与城市照明工作的不解之缘就此注定。一干,就是20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电灯在我们西海岸才算真正普及开来,那时候不规则的木头简单削一削就树起来当电线杆,我第一次见到路灯的时候还觉得那是个怪物,都绕着走。”有些拘谨的张树基一聊到路灯,就打开了话匣子。

“那时的路灯,都是钉在大约4米高的粗木电线杆顶端,探出一个喇叭状的灯罩,中间有个拳头大小的白炽灯,在黑夜中闪着昏暗的光。”张树基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路灯的情景时说,“那时的路灯也不怎么亮,只能说是星光点点。”

■20年前

蜿蜒灯河初显现

1998年,张树基正式成为了一名路灯工人。

“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师父扛着锄头去‘栽’灯。”张树基告诉记者,这时候的电线杆已经是水泥电线杆了,“这种电线杆美观,而且坚固耐用,比木头杆子强多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西海岸主干道的路灯也渐渐形成规模。”张树基告诉记者,夜晚若从高处俯瞰城市道路,几条“灯河”已经蜿蜒延伸,初具规模。

“2000年以前,我们是骑着自行车巡查路灯的情况,路灯开关也是纯手动控制。”张树基说,2003年后,开始建立三遥控制平台,实现了对路灯的远程控制,并且随着液压升降车的出现,路灯登高作业进入机械化时代,“我们再也不用穿着铁鞋爬灯杆了。”

此后,路灯的灯杆高度由10米、12米、14米步步升高;灯型由单挑增加到双挑、四火;光源日趋多样化,电脑灯、激光灯、光导纤维灯陆续使用,LED灯、太阳能供电等尖端技术产品也开始亮相街头。

■8年前滨海亮起“珍珠链”

现在的滨海大道,道路两旁的路灯灯杆银白,挺拔别致。“这种镀锌烤漆的路灯杆,8年以前就在主干道上开始使用了。”张树基说道,“2010年,西海岸首次开展大规模亮化工作,以轮廓光为主,以亮起来为目的,那时基本是白光和黄光交替。2014年,新区楼体亮化工作进入修复阶段,经验越来越多;2015年,以金沙滩啤酒城为核心,小范围内做了7栋楼的亮化。”

自此,新区走上了亮化变革之路。

2015年12月,新区开展城区亮化和城乡环境净化集中行动。2016年,以滨海大道为轴带,东西连贯,带状辐射的滨海夜景“珍珠链”初现。

“现在,开车行驶在夜幕中的滨海大道,简直是一种享受。”张树基说,他想起一位朋友这样评价滨海大道的路灯,“微微向内倾斜的姿态,就像谦逊恭立的主人,敞开胸怀,迎来送往每位过客——这,就是开放的姿态”。

■2018年满城璀璨西海岸

一盏路灯既能照明,又能充电,有WIFI,还可以紧急呼叫,能监测PM2.5,又能显示温度……现如今,这种曾出现在张树基梦中的路灯,已经在新区街头亮相了。

“这是一种‘听得懂指令’的路灯,通过系统,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意控制任意一盏路灯的明暗,也能够根据交通流量和天气情况调节亮度。灯杆上的电子显示屏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交通状况、交通标志等信息,还可为行人提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信息。”从40年前的粗木灯杆路灯到现在的智慧路灯,张树基到现在还觉得不可思议,“灯杆最顶部的WIFI信号收发器,可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灯杆还能给手机充电。不久的将来,新区还会在车站等区域的路灯灯杆上安装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快速充电。”

今天的新区,拥有道路路灯54368盏、景观亮化设施59600盏、夜景亮化灯具近150万盏,路灯变压器294盏、楼体亮化38289盏、760余栋楼体亮化…… 张 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