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近年来,新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子,新区农民逐渐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12日,新区组织开展青岛市“走进政府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见证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硕果。

“新区连续五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市区两级政府实事,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农人,为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主任李春荣告诉记者,新型职业农民已成新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新农人培训遍地开花

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之后,新区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青岛西海岸新区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我们主要结合新区农业发展的区域特色。”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局长刘瑞进介绍说,新区以培育“引领带动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同时融入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类人才培训。

据了解,在培训过程中,新区农广校作为专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建设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以传统教学为基础,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新区逐渐走出一条‘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订单式培训新路径。”刘瑞进说。

订单式培训成为亮点

盛夏之际正是北茶收获的好时节。在茶乡海青镇,被称为“茶痴”的李俊龙把100亩贫瘠土地改良成适合茶叶生长的“天堂”。

而与往年不同,记者在茶园并未见到李俊龙的身影。原来,创建起青岛龙泰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的李俊龙,如今正在学校研究品牌化战略。

“下一堂课就准备讲品牌战略。现在大田茶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想要拓展销路,就要借品牌发力。”李俊龙说道,要想永久脱贫,必须从思想上和技术上扶贫。现在李俊龙已不局限于做好自家茶园的文章,而是将多年经验及所学知识化为“营养液”,传输给镇上的茶农。“目前,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采取订单式培训。”刘瑞进表示,新区现共有19处农民田间学校、一处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两处青岛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这些学校和基地利用产业优势开展培训,为新区农民带去最适合的农业技术。”

形成全产业培训模式

在宝山镇,青岛玉诚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学臣也创办起了自己的农民田间学校,并承担起青岛市唯一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宝山镇示范区的建设。

“以前老百姓根本不懂什么叫有机、绿色以及三品一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崔学臣告诉记者,经过培训,老百姓们弄懂了禁止销售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特色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知识。

刘瑞进介绍说,通过经营管理知识、创业创新意识的培训,新区农民的经营管理理念得以增强,并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技能创新型”转变,助力新区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民收入空间增加。

下一步,新区将发挥“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源,把实事办好、办实,形成全产业、全覆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王 雪 刘玉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