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黄岛街道转变管理服务方式、运作机制和主体结构

多元创新破解社会治理密码

今年来,黄岛街道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转变管理服务方式、运作机制和主体结构,使民心在基层凝聚,矛盾在基层解决,信任在基层确立,逐步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管理、服务从经验到精细化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精细活”,需要沉到一线,细化流程,覆盖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此,黄岛街道克服经验式的管理思维,充分考虑各社区和不同居民群体的特点,根据实际采取个性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措施。

据悉,街道围绕环境优美、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安全有序、融合共进等五个方面制定了五星社区建设标准。同时,街道通过打造社区便民之家、邻里之家、居民协商议事平台,推进社区事务自治;挖掘社区能人志士,建立起“社区爱心帮”、“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培育微组织;开展楼道治理、庭院治理、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推广社区秩序法治;开发社区小微服务项目,将无偿、抵偿服务变为有偿的积分积累,推行社区服务善治;建立社区心愿墙、社区书记信箱,广泛征集民意,形成居民需求订单化大数据,圆梦微心愿;制定居民公约、成立孝悌中心、魏世杰爱国教育工作室,建立居民四德榜等,推进社区文明德治。

特色服务品牌体系日臻完善

2017年3月10日,黄岛街道正式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街道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中心按照“社工枢纽总站、社会组织开放空间、志愿者之家、社区自组织孵化园、区域单位联盟”等进行功能布局,以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为社区发展治理新思维,构建社会治理的创新引领基地、组织孵化基地、人才培训基地、服务示范基地、宣传推广基地。

在此基础上,街道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为统领,创新工作开展模式,采用“1+N”运行模式,由一个枢纽中心带动10个城市社区设立10个社区社工站,实施“城市社区先行,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计划。据悉,街道按照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工作思路,对十个城市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社区自己的特色项目,并对10个社区的“幸福银龄”“福乐讲堂”“惠民服务大集”等特色服务项目进行评估,落地运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连心唐岛”、“e揽阳光”等社区服务品牌,真正实现了“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

多元参与治理推动共建共治

针对“如何让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等在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不同作用”的难题,黄岛街道尝试成立了全区首家社会治理公益联合会,整合驻街企业、学校、社区自组织力量等80余支志愿队伍,实现了各方资源共建共治、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截至目前街道已整合社区自组织52家,招募居民志愿者1034名,丽东化工、新区中医医院、航空学院等10余家爱心企事业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开展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构建一个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贵在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通过管理服务精细化、特色服务品牌成形完善、多元参与共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正在黄岛街道逐渐形成。张希文 岳文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