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海岸模式”再引放管服潮流

新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改革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核心提示:简政放权,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新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管办分离、阳光运行、网上交易、廉洁高效”的总思路,先行先试,运用新模式、新标准、新技术统领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4年间,新区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金额突破1530亿元,增收节支约51亿元,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西海岸模式”再度为行业深化改革树立风向标。

交易门槛一低再低

“瘦身”是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深化改革的“锦囊”之一。“简政放权,精减手续、提升效率”就是从群众反映的最突出问题入手,让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仅进场交易项目全部实现免交易服务费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减负约800万元,这对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财务负责人薛君深有感触地说。新区全面梳理规范交易办事指南、操作流程、招标文件、招标公告等,实现了招标文件编制标准化、模板化。

在简化招标受理流程上,“承诺书”代替了现场勘查,实行一次性受理备案制,提高了申报和受理效率。招标文件实现电子审核,反馈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审核、反馈率高达100%。“手续少了,效率高了,来新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主体大幅增加,进场交易量迅速提升,交易金额逐年递增,‘瘦身’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新区公共资源配置良性竞争。”该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智星表示,交易门槛一低再低同样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走进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大厅,前台鲜见办事群众。大厅工作人员张丽丽告诉记者:“很多事项都可在网上办理,现场办事的人少了许多。”

正是怀揣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初心,新区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创新试点工作,新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率先通过国家检测认证,成为山东省首家通过国家最高级别检测认证的电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网络化、标准化,监、管、办分离,提高了招投标效率,强化了安全保密,降低了招投标成本,尤其是引入社会资本的运营模式有效减轻了财政压力,实现了平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交易环境春风十里

随着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社会经济发展步入高速车道,一座座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平台交易项目也呈现出“井喷”之势。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行政成本?如何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答案就是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

四年来,新区公共资源教育服务中心结合“项目落实年”三大战役挂图作战精神,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全力高效规范推进项目交易。中心开标科工作人员王勇是一名转业军人,他向记者介绍到:“现在我们是以打仗的姿态开展工作,实行专人专办、销号管理,所有重点项目一律当日开、当日结,连夜评审也要完成任务,不能让重点项目在我们这个环节耽误时间。”

如今,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面实行业务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制,11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优化了交易流程、精减手续、压减办事环节及资料,缩短办理时限,实现了让服务对象少跑腿、快办事。“这里的工作人员业务娴熟,不仅办事速度快,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正在大厅咨询办理业务的青岛信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安丰艳女士说。(苗 壮 胡全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