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青岛鉴寰电影放映有限公司领取了新区试点“证照分离”改革以来的第一本《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现在实行全面告知承诺制,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的申请受理、材料审核、现场勘验和发证手续,比预期开门纳客早了接近俩月!”企业代表李兰艳说,原来申请办理《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需准备十余项申请材料,时限为60个法定工作日,“这一改革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能省出一大笔先期投入。”

这是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按下市场准入“快进键”,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当前新区正处于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是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王定森表示。

■审批更简 将进场钥匙还给市场

证,是指各类行业许可证;照,是指营业执照。“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以前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准入不一定准营,现在我们降低了门槛,简化了程序,尤其在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后,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营业执照。”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企业注册局注册监管科科长徐洪杰说。

一直以来,市场上一些“无形的枷锁”制约着市场潜力的释放,而“证照分离”迈出了打开市场束缚的关键一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主要是聚焦办证环节,通过改革审批方式、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举措,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徐本宁介绍说。

自3月27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来,新区坚持先行先试,对纳入改革范围的99项审批事项,分“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管理”五类进行改革。截至目前,新区已办结“证照分离”事项2717件,329家企业快速进入生产经营,同时新区还先后在全国、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监管更优 信息共享协同执法

打开大门欢迎市场主体进来,并不意味着市场毫无秩序。“证照分离”改革后,如何更加有效地确保放而不乱、管住管好,是改革涉及部门亟需破解的难题。

此时,信息归集共享成为确保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这个是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里面录入了40余万条工商登记信息,这里所有的数据会连接到区级大数据平台上。”徐本宁告诉记者,新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数据的优势,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挥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作用,实现信用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形成商事主体“宽进严管、部门联动、社会共治”新模式。

除了运用“大数据”,改革过程中,新区还贯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去厘清职责,运用“双随机”的方式实施联合惩戒。“我们制定了30项审批措施和99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市场监管、食药监等部门建立了随机抽查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根据部门实际组织本系统内的‘双随机’抽查,实施联合惩戒。”徐本宁说,同时,围绕重点工作和市场秩序突出风险,新区积极推进跨部门的联合抽查,增强协同执法的威慑力,实现市场监管“全领域”、“全覆盖”。

■动能更强 市场主体遍地开花

由“先照后证”到“多证合一”,再到现在的“证照分离”,改革的步伐逐渐由单一部门向多部门拓展,由传统监管向信用监管转变,高效、便捷、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目前,新区企业名称登记等6项业务事项“办事零见面”,企业简易注销等27个事项当场受理、当场办结,80%以上市场监管登记环节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助力新区企业赢在起跑线上。

在“双创”的背景下,“证照分离”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能够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的潜力,释放市场蕴藏的活力。“我们的改革由‘重审批’转向‘重监管’,这是简政放权的目标所在,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其最终指向是营商环境的优化。”王定森表示,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换来的是新区市场主体的遍地开花之势。截至目前,新区市场主体数量达23.1万户,占全市总量的近五分之一,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王 雪 杜春影)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