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区“进现场,办实事”践行“三大”

西海岸“工棚机关”知多少

本报5月24日讯 工地上有工棚,这不足为奇,但今年以来,在西海岸新区各处重点项目的工地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工棚,其名曰“机关工棚”,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机关工棚”,顾名思义,其有着与施工工棚相似的外表,但里面常驻的不是建设工人,而是新区相关单位的机关干部。

在新区重点工程开城路改造提升项目现场,就有这样一座工棚。据指挥部的常驻负责人、新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刘学宏介绍,从3月21日进驻指挥部,他已经在现场待了65天。“除了去参加区里重要会议,我们都‘定’在工地上了。整个工程完工前,工地就是我的办公室,工棚就是我们的‘机关’——现在大伙儿都称自己为‘工棚机关’工作人员了。”刘学宏说。

这样的“机关工棚”为何在西海岸春潮涌起?今年全省启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后,结合贯彻落实省市部署精神,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陷入了思考:怎么才能真正把“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落到实处?在不断地深入现场调研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答案:深入现场,办理实事。

于是,西海岸在深刻学习推进省市“三大”相关精神和部署的同时,全面启动“说实话、办实事、见实效”和“进村居、进企业、进现场”的“三实”“三进”活动:全区408名正处实职以上干部对区内1202个村居和2038家“四上”企业、200个挂图作战在建项目、196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等进行一对一联系,进现场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西海岸的“机关工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开城路、青岛西站等建设工地搭起了板房,中央活力区经济中心也搭起了板房……包括青岛国际啤酒节、东亚海洋合作论坛等重点项目推进现场,也都已“长”出“工棚”。

“机关工棚”建筑简易,但功能任务却绝不简单。

走进开城路的“工棚指挥部”,虽然桌椅简单,但墙上两张图最为显眼。开城路改造提升工程指挥部攻坚组组长潘雷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的战略图,一张是工程进度表,每项工作的开工、完成时间和进度,清清楚楚;另一张是工程关键节点布局图,难点在哪,进展如何,一目了然。”

项目建设过程中,“机关工棚”指挥部内的所有组长及设计施工人员都要现场办公。“有一次,工程的绿化景观与高校门口的绿化景观计划产生了冲突,我们各个组长第一现场与高校商议协调,半小时就达成一致。”潘雷告诉记者。

“‘三进’‘三实’让我们争做‘工地局长’‘马路书记’,换来的是执行力的大大加强。”刘学宏介绍说,长昆路立交桥的拆迁工作,此前两年因各种原因推动受阻,指挥部入驻以后,十几个相关部门和利益方一把手、负责人,齐聚工地办公,面对面商议,仅仅三天之后,拆迁工作全面启动。

“机关工棚”为新区各处带来新气象:开城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66天,任务时间过去了三分之一,工程任务量却已完成过半;在青岛西站,玉泉路施工段1个月完成310米管廊主体施工,比原来4个月的工程量还多;海西二路基坑开挖累计完成1650米,超额完成10%;换乘中心24小时不间断施工,工期缩短了一周以上……

“西海岸有408名正处实职以上干部,以他们为点,形成一个个工棚办公室,这些工棚,就像钉子一样钉在现场,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调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这样才是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王建祥说。(胡 伟 张忠德)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