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趟开农民致富路

琅琊镇挖掘琅琊海味、琅琊鸡、琅琊竹艺等品牌 推进农旅、文创产业融合

近年来,琅琊镇依托“琅琊海味”品牌,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培育出了海参、鲍鱼、等十几个特色品牌产品,并依托建设山东半岛最大的特色海产品批发集散中心为契机,发展“大马力”渔船,改造提升西杨家洼、胡家山码头,延长产业链,从近海走向深蓝,使全镇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了特色农业产业新模式。

专注做野生海参 渔民鼓了腰包

3月22日,微风,阳光明媚。上午九点半,琅琊镇蒲湾村鸭岛海域三只捞参船正停靠岸边。“趁着天气好,叫上老张,咱再出海捞些海参。”说话的是青岛兆雪海参品牌创始人张东一,他口中的老张是已有30多年捞参经历的“猛子将”张志滨。

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三只捞参船逐渐远离海岸线。十几分钟后,一行人进入了张东一承包的海域。此时,张志滨变了行头——他套上了厚厚的潜水服,潜水镜、脚蹼、网兜一样不少。只听“噗通”一声,张志滨只身入海,开始了捞参。“这片海域里面的海参都是纯天然的野生海参。这里虽说面积大,但产量不是很高,每天大概在100-200只左右。”趁着张志滨下海捞参,张东一和记者聊了起来。期间,他不时将一根黄色管伸入海中,这是为张志滨保障呼吸的生命线。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张东一说,“就像这海参,我们不做养殖,不做干参,只做纯天然的野生海参,这就是特色农业。目前,野生海参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能达到120元/斤。”

说话间,张志滨已经从海底上来了。“今天收成不错,捞参大概四十斤左右。”随着张志滨登船,一个个野生海参也展现在记者面前。“每个大概在750克左右。”张志滨说,他曾在这里捞出过1500克的野生海参。

特色农业统筹发展 环保富民发展三赢

“下一步,琅琊镇将结合蓝湾整治行动,强抓董家口港区辐射带动作用,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渔业技术含量,实行‘远近互补’战略,实现远洋捕捞与近海渔业协同发展,做强蓝色经济。”琅琊镇副镇长邢木华说。

近年来,琅琊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重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挖掘了玉筋鱼、琅琊鸡、琅琊竹艺、琅琊粉条等品牌13个,引进20家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推进红叶石楠、樱花、蓝莓等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年吸纳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进园务工。同时,琅琊镇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了由单一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华丽转身”,以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建设了黄道山秀水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实现镇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下一步,琅琊镇将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升级传统产业,推进现代精致农业和旅游产业、文创产业融合互补,带动当地生产发展、农村环境改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形成三赢局面。 文/图 丁大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