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激发内生动力让老树发新芽

——新旧动能转换的“董家口之路”  

作为十大重点功能区之一,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承担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自开发建设以来,经济区以创新为引领,日渐崛起成为青岛发展的新一极。而落地在这里的大批企业,也实现了转型升级,迎来新生,逐渐走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董家口之路”。

走“一体化”之路做企业转型的样板

位于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内的海湾化学厂区,一片公开水域掩映着现代化的厂房和绿树蓝天,没有人们印象里化工厂的漫天粉尘和刺鼻味道。这个不寻常的化工企业正是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落实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企业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

海湾化学由原本各自独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和青岛碱业三个企业重组而成。重组后,海湾化学将三家公司的五大装置集中到同一园区,实行一体化生产。

从2017年开始,海湾化学创新实施五个一体化战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原本三家企业需要各自建设的同一系列配套设备,现在可以共用一个;原本三家企业间需要互通原料的运输环节,现在可以直接省掉。通过园区内三家企业的“一体化”战略,三家企业补齐了成本、能耗等方面的短板,竞争力大大增强。

“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购、能源供应、物流仓储等生产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管理手段大幅降低了企业管理环节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1+1+1>3”的组合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海湾集团一体化战略促使海湾化学实现了生产工艺上的革新,增强了产品线附加值含金量,提高了集团的整体实力,能生产出满足国内外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2017年,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多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率先进入智造时代“老金花”重生

当双星率先建立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这座位于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工厂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17年,双星集齐了全部五项国家级殊荣后,人们更加好奇,这朵曾经以制鞋著名的“老金花”是如何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悄然华丽蜕变,一夜之间迈入了“智造”时代?

2014年3月,双星“工业4.0”智能化工厂在董家口奠基,标志着双星集团开启了“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的新征程。借“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国企改革等契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抢先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率先淘汰了60%以上的落后产能和产品,率先实践“需求细分化、组织平台化、内部市场化”的“三化管理模式”,率先建立开放的“服务4.0”、“工业4.0”生态系统以及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

因为创新和智慧转型,2016年以来双星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技术创新示范”、“质量标杆”、“绿色轮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不仅是五年来中国所有企业中唯一一家全部获得五项国家级殊荣的企业,也是唯一一个从品牌、技术、质量、制造、服务全产业链试点示范的企业,并被称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以创新为引领积极培育新动能

传统工业转型之路不易,尤其对于大体量的老牌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聚集在董家口的企业不仅没有停滞发展,甚至大多都超出了预期建设和投产速度,顺利完成了转型升级,且活力十足。

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外,也得益于董家口提供的优越创新环境。经济区管委从体制机制、日常管理、人才政策等角度入手,让创新融入经济区的方方面面。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管委探索设立“理事会+管委会”管理体制,凝聚区域经济发展合力;在管理创新方面,推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优化第三方监管服务模式,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为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努力建设人才高地聚集区和科技创新聚集区。正是通过各方面的合力创新,打通了企业和园区发展的各个环节,避免了问题堆积,为园区企业的顺利落户和建设发展提供了畅通路径,也促使经济区的港产城一体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也得以加速崛起。

如今,经济区已经集聚了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为主导的产业项目,入驻亿元以上项目达7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600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6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4个。通过这些企业和项目的引进,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激发出了更多新动能。(董梅雪 杨立鹏)(本版图片由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提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