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关于全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摘要)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0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预计由上年的2.2:45.4:52.4优化为2:45:53;预计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040亿元,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1710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7亿元,增长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24元,增长8.5%。

(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出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23个动能转换项目。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5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400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7亿元,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2%,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成立新区招才中心,全市首批顶尖人才团队入驻新区,新引进新当选院士各1人、“千人计划”专家5人、“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8人,人才总量达47.6万人;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8家,入孵企业超过1500家、入驻创客突破5000人。成立家电电子、汽车、船舶海工、石化等千亿级产业联盟。预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增长15%,52个项目进入互联网工业“555”项目培育库;西海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突破1亿元,增长239%;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06家,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4.4%,获批全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现。

红星国际广场、高纯活性血红蛋白等348个项目签约注册,西海岸智慧物流产业园、长庚医院等208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方影都产业园、今典红树林度假世界等221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率分别达174%、104%和110.5%。开展“三集中”活动23场,全力推进总投资6861亿元的234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投产运营、21个项目开工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个数187个,完成投资716亿元,增长114%,开工个数、投资额均居全市首位。32个百亿级大项目加快建设。制定引进总部型企业的若干政策,30个总部型项目集中签约,20个项目入驻总部大厦。

(四)园区开发力度加大。

青岛开发区获批全国东部唯一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前湾港自动化码头等1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香港胜狮冷藏箱等15个项目开工在建。前湾保税港区加快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发展,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复制,布局建设国内“一带一路”自贸驿站59个、海外驿站5个。董家口经济区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集聚70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靠泊40万吨级矿船总量占全国的60%。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成功创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力神动力电池、德国大陆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海尔中央空调等20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古镇口融合区中航蓝天模拟航空器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中科院轻型靶机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中科院轻型动力高空试验平台试运行。灵山湾影视文化区获批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单位,30个摄影大棚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电影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第27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科学谋划啤酒城后续运营,打造永不落幕的“四季啤酒节”。海洋高新区中铁世界博览城等37个项目加快推进,“四大中心”主体封顶,海洋装备、海洋生物两个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提速。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硅谷科技园获首批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交通商务区加快推进青岛西站建设,同步实施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市政设施、综合管廊等配套工程。

(五)重点改革深入推进。

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完善提升43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改革试点,接力突破51项区级重点改革事项。成立行政服务局,率先实施“一窗受理、受审分离、一网通办、一窗出证”政务服务新模式。修订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出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操作流程及咨询服务机构备选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实施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启动实施第二批人才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出台区属企业分类分级改革意见。累计完成950个村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德生态园获批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泊里镇获批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

(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开城路二期提前通车,地铁13号线轨道贯通,青连铁路进入轨道工程施工阶段,青岛西站加快建设,地铁6号线预埋工程已经完成。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326套、配租557套,15个村居4500户居民实现回迁,改造农村危房200户,完成农村无害化改厕8.3万座。30个省定贫困村、35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3%。建成学校、幼儿园12所,改造学校运动场地39个,改扩建中小学食堂48处。6家区属公立医院在全市率先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为60岁以下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特色小镇不断完善提升,3个小镇创建为省级特色小镇;出台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成5个省级示范村、19个市级示范村、18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完成248个村居“乡村记忆工程”。新增造林面积5400亩。完成6条河道截污整治和46处污染点源整改,实施127个村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发展质量。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等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分别达1.8、1.6和1.7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达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以上,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0%以上,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1%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3.97立方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3.43%。(3)就业民生。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4)生态环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排放量分别下降3.22%、4.56%、2.41%、3.03%,PM2.5年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一)持续推进动能转换,调整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制造业提质转型。加快集群化发展,着力构建循环经济、海洋经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四大基地”。加快智能化发展,培育15个互联网工业平台、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加快新兴化发展,年内滚动推进100个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争取竣工投产50个,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快品牌化发展,争创全市百强工业企业25家、市级以上名牌10家。

二是推动服务业提升跨越。加快集聚发展,规划建设中央活力区经济中心、智慧医疗中心、体育产业运动中心、实体经济总部中心、绿色金融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生态休闲中心等“七大中心”。加快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发展。加快规模发展,年内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0家,引进各类金融机构50家。

三是推动农业提档升级。加快特色发展,建设提升30家特色农业产业园,培育2处电商特色产业镇和一批农村电商实体店(基地)。加快高效发展,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品牌发展,做强“ 琊榜”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提升实体经济质量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争取年内培育10家创新领军企业、30家瞪羚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稳定在1500件以上,20家企业完成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

二是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绿色制造、海工船舶装备等5个应用型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10所高校引进建设,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三是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全年引进各类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50人,培育重点领域紧缺人才100名以上,引进扶持3万名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新区就业创业。

四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参与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4亿元。

(三)兼顾内外需求,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推动实施200余个总投资2000余亿元的市区重点项目,力争年内竣工投产80个以上,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推进40余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二是大力打造消费热点。依托海上嘉年华等特色项目加快培育中高消费市场,挖掘消费新增长点。发展壮大旅游经济,办好青岛国际啤酒节、大珠山杜鹃花会等活动。

三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落实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年内引进总部型企业30家,培育本地总部型企业30家。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对外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灵山湾省级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落实好《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承接省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健全新区清单管理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四位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努力让“最多跑一次”和“零跑腿”成为常态。

(五)统筹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功能品质

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青连铁路、疏港铁路、轨道交通13号线投入使用,推进青岛西站、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新建、整治城区道路35条,新开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6条。

二是加快生态体系建设。推进蓝色海湾治理,实施15公里岸线整治,完成70公里滨海自行车道、100公里滨海步行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建设西海岸中央公园、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建成社区花园、健身场地100处。

三是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提升12个特色小镇。年内启动棚户区改造1500套,完成7个改造村居2500户回迁,完成住房保障315套(户)。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内新建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80个达标村,建设26处“乡村记忆”陈列馆。

(六)加大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共建共享

办好10类41件民生实事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7所,改造中小学食堂36处。新建6处急救站,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6处精神卫生门诊,推动6个健康共同体和9个高端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0万人。新建30处社区助老大食堂。新建改造农贸市场6处,建设精菜经营服务终端40处。开工建设2处市民中心,新建6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刘 伟 整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