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郝家石桥村史馆集思广益留乡愁

精美的玻璃画、锈迹斑驳的烛台、纸张泛黄的剧本、展示柜里的毛主席语录……17日,记者走进西海岸新区郝家石桥村村史馆,近300平展厅里承载着郝家石桥丰厚的文化,记载着历史的变迁。

2017年10月,郝家石桥村的两委成员就开始筹备建设村史馆。“前期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征求党员和村民的意见,集思广益,并向广大村民征集了各类老照片、历史实物和资料信息,为的就是能把村史馆建好。”郝家石桥村党委书记隋泳亮介绍道。

走访入户是筹备工作的第一步。筹备小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走访建国前老党员、参与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详细记录下每一个细节。“靠着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回忆,记录下村里发展的足迹,也算是发挥余热,给村里再做一些贡献。”参与编写村志的老干部郝继爱笑着说道。

两委成员每到一户村民家中走访,都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家中的老物件、老账本,只要是村史馆能用的东西,大家都二话不说赶紧拿出来给两委成员。“长辈留下来的老家乎什儿能进村史馆感觉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交给村史馆保存更能体现它们的价值。”村民郝世先满脸自豪。

村史馆经过前期设计、多次讨论定稿之后,历经两个月的时间建成,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观。年纪大一些的村民驻足馆中,仿佛穿越回自己的青年年代,在展板前若有所思。一幅幅照片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还有的村民看到村容村貌的对比照片不禁发出感慨,“时代变化太快了,以前哪敢想平房能变成大楼房。”“来参观过的村民都对村史馆很满意,村史馆的建成之所以能这么顺利也得益于每一届老村委成员的细致工作,那些没有电脑的年代,村里的资料都得到了很好地珍藏,这样才能让村史馆的记忆更加丰满。我们还正在组织编写村史、完善家谱,等编写完成每家每户发放下去,让老一辈能寻找到奋斗的痕迹,让后代有根可寻。”村委委员郝继康介绍说。

村史馆,在学者眼中是乡村的“文化自觉”;在村干部看来,是告别贫困、记住艰辛的见证;在村民眼中,是存放村子里家乡气息之地;在游子心中,是“乡愁”的味道。郝家石桥村史馆的建成,激发了广大村民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能教育和引导村民永远和党心连心,尊重优秀文化传统,发扬优良民俗家风。“下一步村史馆还将继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村史馆建设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内涵、新动力。”隋泳亮信心满满。

文/图 郝春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