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社区学校来身边 方便居民学到老

农民农闲时培训农业科技,老年人跳舞作画重拾爱好,中青年考试培训“充电”,孩子们放学后走进“四点半”课堂……如今,西海岸新区社区教育遍地开花,不少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受益。据了解,近年来,新区始终把学习型城市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全纳、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社区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建成专职社区教育机构29所。

■创品牌

社区教育开满地

近日,记者在青岛艺博城观看了中学生和社区居民临摹油画。青岛艺博城是“张家楼镇全民终身学习实训基地”、“张家楼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自建立之后开展文化艺术教育1000余次,不少农民业余时间“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不只学会了新的技能创造了经济价值,也提升了社区居民文化品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新区通过前期走访调研了解社区教育需求,加强社区教育的特色培育与品牌创建,在田间学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早期家庭教育指导、老年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彰显了特色,形成了品牌。目前,新区灵山卫街道“高校社区联合精心打造四点半课堂”在三个社区成功运转;大场镇的“田间学校”成为新兴职业农民培育的摇篮;“泊里红席”、“太极”等传统文化通过当地社区教育机构得到保护和发展;重点打造的终身学习品牌“文化欢歌、唱响四季”文化活动,为群众搭建了永不落幕的文化舞台。

■学到老

退休生活新舞台

“活到老,学到老。”一句经典名言,如今正被新区的老年同学们亲身实践着,从50岁到80岁,从退休干部到退休工人,从花卉戏曲到摄影电脑,他们通过社区教育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新舞台。

“去年,我就跟着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学起了太极,既锻炼了身体,也丰富了退休生活。”灵山卫街道塔山社区61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社区不光组建了太极学习班,今年还为他们请来专业的太极老师指导练习“太极拳”,让在场的老年人感受到了太极的魅力,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老年人是社区教育最广泛、最直接、最稳定的受众群体,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新区近年来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区、镇街有老年教育协会、社区有校委会的三级老年教育组织网络,老年大学办学规模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目前,全区拥有57个专业、228个班级、8000多名学员,新区老年大学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

■新模式

终身教育免费享

近几年,在发展社区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建设,新区特别注重改革创新,丰富终身教育新供给。其中,创新“图书馆+”模式,实施“文化+金融+大数据”文惠卡模式,惠及电影院、书店、文化旅游等十大领域;创新高校+社区教育新模式,借力驻区高校资源,组织“驻区高校进社区”活动,联合驻区高校举办影视文化、国学大讲堂,丰富了社区教育资源。

在强化统筹社区教育资源方面,新区社区学院牵头建立了三级社区教育师资库,建立起终身教育优秀课程征集、购买、录用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民办培训机构、专业人士提供优秀课程,免费为市民提供社区教育服务,形成了区、镇街、村(社区)+学校的“3+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区终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区还建立起社区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按新区常住人口人均每年5元的标准单独为教育系统划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并实施三级社区教育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城区十五分钟、镇村三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新区每万人就拥有“三馆一站”面积达到400平方米。 毕海虹 李赢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