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

来城市阳台体验非遗之美 与民俗艺术大师零距离接触

古法造纸术、活字印刷、脸谱、扎染、陶艺、风筝制作、泥老虎绘制……这些平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的非遗项目在城市阳台集中呈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交流、动手体验。

9月19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城市阳台风景区内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在体验中心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品和制作工具,这里仿佛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倘若您想自己动手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艺术,这儿更是绝佳的去处。

手绘京剧脸谱

“阿姨,这个脸谱是怎么做的?”10岁的张泽睿好奇地问。“先在准备好的脸谱底板上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再用铅笔勾画脸谱图案。注意,千万要注意左右对称……挑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按照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的顺序涂……”在体验中心的中心区,脸谱体验馆负责人尹婧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讲解着脸谱文化起源。

“有一首歌叫《说唱脸谱》,大家可能都听过,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唱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正如歌声中唱的那样,京剧中的脸谱反映着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臣,白脸代表奸臣。”识别脸谱容易,画起来却很难。尹婧制作的脸谱用笔准确有力、渲染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看似很轻松地就将脸谱画得生动有神,活灵活现。“这两边要注意对称,你可以在这边稍微再加点颜色。”课上,尹婧根据每个人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体验手工陶艺

记者来到体验中心的陶艺馆,该馆负责人邵珠山正在现场教授陶艺课。他取出一块陶土,搓揉适中后,将陶土放在拉坯机的中心,手上沾点水并用双手手掌压住土块,再用双手手掌抱住,把泥块扶正,从中心下手开洞,往外扩张,调整好厚度,向上轻轻用力提拉。在制作的过程中手需要不断的沾水,这样才能保持土的湿润程度,以便更好地塑造形状,最后修正口沿,拿棉线沿着陶土的底部将其取下,再进行后期的底座精修,这样一个陶土就完成了。

大学生小夏说道:“看着邵老师做手工陶艺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手了就不是那回事了,稍不留神,陶土就会变形、塌掉,甚至就坏了,还是需要多多练习才行。”

学用活字印刷

多数人都听说过活字印刷术,却从未离它如此近,近到可以触摸那一个个古老的方块铅字。记者看到,参观者多数都被摆放在一排排架子上的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铅字所吸引。“这里有多少铅活字呢?”“这些可以随意组合?”大家的问题五花八门。

一把铅字,一张宣纸,一坛墨香。在活字印刷体验馆,游客在雕刻好的版样上刷上漆、蒙上宣纸,滚刷轻轻一刷,一幅作品便诞生了。“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图片,没见真正的活字印刷,今天能亲手制作一次特别高兴。”刚刚体验完活字印刷术的中学生金玲开心地说。只见她小心翼翼地双手拿起宣纸,准备做活字印刷的最后一步,屏息凝神的样子颇有匠人风范。

非遗就在身边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魅力。互动体验式活动,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让更多人了解、看懂乃至喜爱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回归民间。

正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项目经理辛鑫介绍,“我们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承平台,让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爱好者有机会和民间艺术大师零距离接触,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俗精髓。”(冯煜桢)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