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传承美丽乡村文化之魂

新区布局200个美丽乡村 守住乡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如何才能够算得上真正的“美丽”?“既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生态是保护乡村的形,文化是留住美丽乡村的魂。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生态和文化两方面的美,才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姿态。”区美丽办负责人王宇表示。

今年以来,区委农工办(区农发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20个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80个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以示范村和达标村创建为引领,全面推进美丽新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应高度重视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和注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品质,培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挖掘保护 传承发展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尊重和挖掘是守住文化之魂的前提。“尊重历史的记忆,在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过程中,对于有景观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旧宅民居及古树名木等历史遗存,应尽可能地予以保留,并强化其特色。”王宇告诉记者,新区把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坚守文化先行。

在藏南镇于家官庄村中心位置,于氏祠堂已历经百余年风霜,曾承担于家官庄于氏家族归属感的老祠堂,现在却处于荒废状态。“于氏家族于明朝嘉靖年间在此建村,广置土地,积累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村庄,这个过程中,于氏祠堂对族人的凝聚作用至关重要,现在老祠堂就这么荒着,村里的于姓人家都想重新启用。”于家官庄村书记于志敏对自己的家族历史颇感自豪,“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以后,镇村两级研究决定恢复老祠堂,老于家的根要找回来了。”

“乡土文化的遗忘和衰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乡土文化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任其凋亡,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损失。”王宇说道,美丽乡村建设理应对于氏祠堂进行恢复与保护,让它的文化精神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搭建平台 创设载体

完善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休闲已成了如今村里人的新风尚!”滨海街道 杭村书记徐福强说:“以前活动场地少,农闲时都是待在家里打打麻将、斗斗地主、喝喝小酒,为此还经常起矛盾。现在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大家茶余饭后都出来听听音乐、跳跳健身舞,既解除了劳累,又锻炼了身体、愉悦了精神!”

为进一步做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打造美丽乡村,宝山镇邀请专业绘画师进村创作,在主要道路旁居民房屋相对集中的农户院墙上,精心绘制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大餐。“我们打造以‘中国梦’、‘中华美德’、‘树立文明新风’等为内容的农村文化墙,用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讲道理,对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很有帮助。”宝山镇美丽乡村建设负责人赵爱斌说道,此次主街道美化累计粉刷墙面30400平方米,绘画36幅320平方米,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进行了宣传,提升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是我们着重打造的村落文化,是每个乡村的魂魄。”王宇告诉记者,我们应该提供这样的文化平台,守住文化,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关键所在。

聚焦产业 打造品牌

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培育产业文化来塑造这些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增加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品位。

日前,山东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发展委联合公布2017年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名单,新区海青茶博园入选山东省休闲农业示范区名单,新之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语人间)景观入选齐鲁美丽田园名单,这是新区根据乡村实际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

“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着重为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搭台唱戏’。”王宇向记者介绍,海青镇后河东村发挥村庄资源禀赋,多渠道拓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吸引黄发集团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双龙茶苑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推进民宿、餐饮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强美丽乡村的生命力。

生态之美是美丽乡村的面子,文化之美是美丽乡村的里子,美丽乡村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如果没有了文化之魂,也就没有了精气神。“美丽乡村在建设上应该呈现一种文化之魂的姿态,从文化多元出发,懂得坚守,也懂得传承。”王宇表示。(王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