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乡村公路成了致富路

1753公里农村柏油路覆盖全区 带火沿线乡村产业

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近年来山东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省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99.995%。记者从区交通部门获悉,新区农村交通面貌同样日新月异,打通交通“大动脉”的同时,新区积极畅通“毛细血管”,促进乡村交通微循环,助力农村经济“脚”下生风。

新区成立以来,交通部门陆续改建及大中修农村公路,村村通柏油路率实现100%。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短短几年时间,除了各个乡镇的产业优势,乡村公路沿线一座座农庄、园区兴盛而起,新区的乡村旅游业日益壮大……

畅通农村毛细血管

驱车穿行在新区的农村公路上,每条道路都平整畅通,车窗外,公路、绿化带、农田、旅游观光园,有机融为一体,成为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十几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很多村民的苦恼,颠簸在进村的必经之道上,村民们都想着什么时候能通上水泥路。“农村公路是交通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的着力点之一,为解决村头‘一公里’和村内‘一条街’问题,交通部门从2003年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打通村级断头路,实现村与村必要通达和每个行政村硬化穿村道路。”区交通运输局基建办公室副主任董凯智说。

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新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53公里,其中县道209公里,乡道462公里,村道1064公里,基本形成了路网结构合理、区域布局平衡、城乡衔接顺畅、安全便捷可靠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已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村村通柏油路率达到100%。“村与村之间的‘微循环’打通后,道路的改造提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董凯智说。

2013年后,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转向改建及大中修、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农村公路养护小修工程。2016年,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投资2.85亿元,2017年继续对农村公路改建及大中修项目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投资2.2亿元进行建设。

乡村产业依路而兴

公路通,百业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不仅缩短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更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提升改造,发达便捷的农村公路为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说起近几年农村公路的变化,张家楼镇的一个生态观光园负责人段经理颇有感触。“2013年我们拿到园区土地使用权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来这里得从周边的乡间小路转很大一圈,道又窄路况又差。短短几年时间,园区周边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城路的开通拉动了我们经济效益的增长。”

段经理说:“得益于交通面貌的改善,我们园区面积从开始的 1080亩到现在的2000亩,今年到8月份的营业额已是去年全年营业额的3倍。”

随着周边村庄农村道路的改建及中修,特别是开城路的建成通车,带火了沿线农村休闲旅游业,也让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开城路一期刚刚开通时,根据不完全统计,就已经有大大小小30多家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园区,发展非常迅速。”董凯智眼看着开城路一期从规划到通车,并为周边农村百姓直至整个新区带来的发展变化。

依托农村公路,新区的旅游发展、扶贫开发、农村物流、农副产品流通等产业迅速崛起,各具特色的沿路经济产业带,带动沿路村庄步入发展“快车道”、群众奔上“致富路”。

同时,农村客运依托农村公路网积极发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西海岸汽车总站共开通城乡班线及镇村公交线路59条。

大数据实时监控养护

“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是持续发展。”董凯智说。

记者了解到,新区着力提升农村公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借鉴普通国省道管理经验,整合路政、公安、安监等部门管理资源,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大数据”建设,实现路网监控全覆盖。“我们利用农村公路大数据和互联网+,建立了农村公路的智能管理平台,每年都会完善空间信息库、属性信息库,做到‘一路一档、一桥一档’。”董凯智说,实现全区农村公路的可查、可看、可控,做好建设项目、养护状况、路政巡查等方面的随时监控,大幅提高了农村公路管理效率,解决了“项目多、分布散、人员少、监管难”的难题,实现了农村公路全过程智能监管。

据统计,全区共有农村公路养护员700余名,各镇街道共有农村公路养护机械约60台,实现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智能,确保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董梅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