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5月12日是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您应该知道的防震减灾常识

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重要内容

1995年苍山5.2级地震造成320人受伤,其中56人重伤,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因为恐惧而盲目跳楼受伤,或者是争抢外逃导致踩伤压伤。近年来,中小学普遍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了中小学师生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在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其主要经验就是该校历来重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正反两个实例证明,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工作有与没有不一样,做的好与做的差又不一样。因此,《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重要内容,指导、督促学校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山东省地震背景

山东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华北地震区东南部,是我国东部地震多发省份之一。山东省中部有郯庐断裂带,西部有聊考断裂带,北部有渤海-威海断裂带,东部是南黄海地震区,呈“三纵一横”分布,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山东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这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之一。山东及近海地区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灾害重的特点。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70年至2015年,山东省及近海海域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70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为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17个市地中有13个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0世纪以来,山东及其邻近海域共发生10次破坏性地震,给山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地震灾害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

青岛市及黄岛区地震背景

青岛市地质构造较复杂,被郯庐断裂带、渤海—威海断裂带和南黄海断裂带所环绕,被牟平—即墨中强地震带贯穿。历史上这几条地震带都先后发生过中强以上地震。黄岛及邻近(黄岛区以外30公里范围)区域虽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但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周围地震不同程度的波及,历史地震对黄岛区产生的最大影响烈度9度,它来自郯城的8.5级地震;其次是前70年安丘7级地震对黄岛区的影响烈度为 7度;

受5度影响的地震有8次,其余地震的影响烈度都小于5度。1970年以来,青岛市行政区域内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2003年6月5日崂山区王哥庄4.2级地震;极震区影响面积为48.75平方公里,地震烈度为5度强,少数石砌房屋发生裂缝,个别年久失修的房屋屋顶塌落,青岛市区普遍有感,并产生一定的恐慌,对我区薛家岛街道影响烈度为4度,部分居民有震感。

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什么样的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一、框架结构比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好

由于砖混结构由砌块砌筑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较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即便有圈梁、构造柱等加固措施,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率也会较高;而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明显提升。

二、采取减隔震措施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更好

采取隔震、减震等抗震措施的建筑结构比未采取措施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抗震表现。减隔震技术是近40年来抗震防灾工程领域最重大的创新技术,能降低地震力50%-80%。它能使建筑物结构安全成倍提高,在地震后不丧失使用功能,并能保护内部设备仪器,实现结构、生命、室内财产“三保护”,近年来减隔震技术的效果在国内外大地震中得到了检验。例如,2013年雅安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因采用建筑隔震技术经受住了地震考验,大楼结构基本保持完好,在抗震救灾中提供了24小时救助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网友称为“楼坚强”。

为何制定《山东省农村住房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6年6月1日起实施,我省设防参数提高的地区涉及17个设区的市、107个县(市、区),其中地震烈度7度(相当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及以上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9%,防震减灾任务繁重。同时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农村

住房抗震设防管理相对薄弱,农村自建住房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不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较大的地震灾害隐患。近几年来发生在汶川、玉树、芦山、鲁甸等地的多次破坏性地震启示,农村地区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远超过城镇,其中,农村住房倒塌损毁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我省农村住房抗震性能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遭遇当地基本烈度地震的情况下,传统村落中的多数农房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造成农村房屋大量倒塌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亟需通过立法,加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管理,消除地震安全隐患,从源头上保护农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16年10月21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农村住房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区居民获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便捷渠道有哪些

我区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大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通过数年工作积累,形成了比较丰富、便捷的宣教手段和渠道。一是地震科普馆,目前建成两处,一处位于东区珠江路小学校内,另一处(黄岛区防震减灾科普训练基地)位于西区职教中心校内,第三处地震科普体验馆列入2017年区办实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二是数字地震科普馆(http://www.szdzkpg.com),前期刚刚投入使用,正在不断完善。三是“黄岛地震公众服务”微信订阅号。四是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开展的广场宣传、影片展映、专题活动等各类宣传活动。五是各学校地震科普课堂、各社区宣传栏、报纸、电视等。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