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6家电梯维保单位被记分

黄岛区质监局将建立维保单位“红黑榜”,实现电梯安全“多锁”把控

自2013年下半年实施电梯维保单位记分考核制度以来,截至目前,新区已对6家电梯维保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分,对维保单位的约束力渐显。在此基础上,黄岛区质监局将依托该制度建立维保单位“红黑榜”,利用市场淘汰不良企业,并逐步推进针对不同责任主体的电梯安全巡回宣讲,实现电梯安全的“多锁”把控。

“维保锁”让企业绷紧“安全弦”

“一张几万元的罚单已经算数额较大,但是对一些企业来说却影响甚微。”黄岛区质监局特监二科吴杰介绍,处罚对企业的约束力有限,而且一些不够处罚条件的不规范行为也是电梯安全的隐患所在。

2013年,《山东省质监局关于建立电梯维保单位违法违规行为记分考核制度(试行)的通知》正式实行。至今,新区已经有6家维保单位被记分。多了一种处罚之外的约束手段,吴杰体会到维保单位的“安全弦”绷得更紧了。

2013年9月25日,执法人员发现东区一居民小区电梯维保公司半月、季度维保项目缺项。根据记分制度规定,质监部门对该公司一次计12分,并向上级单位上报,同时进行立案处罚。吴杰告诉记者,一年内一个持证单位计分达到30分就会被归为D类,连续两年被评为D类就面临吊销许可证,“一旦被吊销许可证就意味着被清出市场,所以不用我们多费口舌,企业自己就对维保工作更加上心。”

“记分制度实行之后,企业首先比对细则进行了一次内部自查,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青岛华安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管雪芹告诉记者,更加细化的规定覆盖了原有的监管盲区,企业想“不作为”、“钻空子”更难了,“以前维保人员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通常会被责令整改,现在这些项目也列入记分,一次记分是小,一旦累加分值被归为C、D类,就会影响我们的信誉和资质。”

记者了解到,记分制度提高了企业自律,提升了维保质量,为电梯安全上了一把“维保锁”。

企业“红黑榜”为电梯安全“落锁”

在“维保锁”基础上,黄岛区质监局将依托这一制度,向社会公开发布电梯维保企业“红黑榜”,让市民和物业公司在选择维保单位的时候“有榜可依”,让市场为电梯安全“落锁”。

“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将区内维保单位每年记分情况向社会公布,物业公司和市民可以参考榜单选择电梯维保单位。”吴杰说,“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维保质量不高的不良企业自然就会淘汰下去,行业有了良性发展,电梯安全自然也就更有保障。”

加把“知识锁”防患于未然

新区现有电梯6000余部,五年之内这一数量将达到一万部,庞大的体量带来是更大的安全压力。除了维保单位之外,生产企业、物业公司甚至使用者也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一环。

今年8月起,理清责任主体权责、普及安全知识的“电梯安全使用标识”已经在全区范围内推开。9月开始,黄岛区质监局组织开展针对不同责任主体的电梯安全使用巡回宣讲,对业务知识、维修保养、应急处置等问题进行讲解和培训,为电梯安全再上一把“知识锁”。目前,以该局调研员李世峰为首的宣讲团队已经对西区所有物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电梯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东区三个街道的相关培训也已完成。

“监管重要,但知识是基础。”李世峰说,“比如电视上有些救援的新闻,消防队员救被困在电梯里的市民经常使用电锯破门,但其实有的情况不用破门也能将人救出来。”李世峰认为,加强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电梯使用、管理、维护、应急的知识的培训,可以降低对电梯的损耗,提高安全系数,“在完成对物业公司的宣讲之后,我们计划对商场、医院、车站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下一步还将对消防部门进行救援知识培训,多层面完善电梯安全管控。”

张炜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