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拖动滚动条浏览本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院士专家“献智”新区建设发展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区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区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区域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日益增强,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新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地位确定,依靠科技创新放大海洋产业集聚效应,抢占海洋科技的制高点,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已经成为新区的重要使命。9月28日,“院士专家新区行”活动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院士、专家齐聚新区参观考察、座谈交流,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提出了具有国际视野和现实意义的真知灼见,这对于新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国家海洋生物及工程制品专家)

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科技发展的支点是建设陆上保障基地,建议新区发挥基础产业和临港产业优势,在产业布局中强化制造业,特别是探测技术相关产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形成积聚发展效应,打造出鲜明特色。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优先支持有条件的、能形成产业的落地,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放宽政策环境,特别是人才政策,把新区打造成海洋科技人才高地,以全球视野布局海洋科技人才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国家机械工程材料专家)

加大深海开发力度

海洋平台、深海装备是重要领域,建议新区加大深海领域装备开发力度,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发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时,进军海洋工程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防腐蚀材料等领域,加强高性能海洋工程材料开发力度。建议新区组建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驱动的协同创新平台,孵化海洋新技术、新产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在全国起到领军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国家海水养殖专家)

近远海开发结合

建议新区的海洋渔业发展要将近海开发与远海开发相结合,走向深海、深蓝,把优势海洋资源调动起来,在新区平台上提升壮大。要海陆接力发展,合理布局海洋渔业陆域产业,发展工业化养殖,利用科技力量,打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创出先进经验推向全国。同时,新区建设要优化主体设计,突出顶层设计,把每一项顶层设计集中起来形成新区设计。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国家城市规划专家)

做好城镇转型文章

建议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时代的变化,把握时代脉搏,精准、动态、及时规划建设,注重智能城市、智能生产。要在职业教育领域优先落子,做好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文章,通过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人转型,培养大量人才,在全国创出典范。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要建设都市心脏,打造一个人员积聚的交流空间和平台,形成都市核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国家海洋生物专家)

增强海洋文化底蕴

我国海洋文化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资源,西海岸新区必须增强民族海洋意识、展示中华海洋文明。建议西海岸新区结合海洋特色,探索建立海洋博物馆、展示馆、科技馆等,把海洋科技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也转化为海洋文化,增强区域海洋文化底蕴,在全国形成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国家大气环境科学专家)

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建议新区注重循环经济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探索对废弃物、废气的处理,特别是海洋产生的废弃物都是有机的,可设立专业机构处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一体化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制定生态发展战略规划,保护区域水、大气、土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新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国家海洋机器人专家)

走高端智能路线

建议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新区发展要注重智慧海洋、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把智慧渗透到管理、发展等各个方面,建设智慧新区。作为新区重要领域的制造业必须要走高端路线,在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应用上下力气,加快转型升级,引进、研发高端前沿先进设备,占据高端领域。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

结合形势做好规划

建议新区建设要突出特色,有了特色才能引起关注,得到支持。要结合当前国家战略要求、改革动向,从全国形势入手,做好战略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国前沿,发展好腹地经济,在海洋产业、产城融合等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文/刘 腾 图/程 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