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五年如一日不离父亲左右

“王台孝子”张珍每天带着耄耋父亲上下班,在平凡生活中谱写孝与爱的乐章

来自王台镇岛耳河村的张珍,今年41岁,在王台镇开了一家小小的汽车维修厂。然而与别人不同的是,张珍每天都带着父亲去上班,这样一晃就是5年多。

最幸福的事:一抬头就能看到父亲

张珍的父亲叫张顺利,今年88岁,除了耳聋外,腿脚还算麻利。每天清晨七点,张珍早早地将自己的面包车停到楼下,招呼父亲从三楼下来,并扶着父亲走到车后座。这一套下来,他自己就要出一身汗。

张珍每天开车拉着父亲和自己一起去上班。张珍是干维修的,来活时父亲要么专注地看着儿子忙活,要么到马路、树林中溜达一圈,回来累了就在单人床上躺会。张顺利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张床能躺躺就行。

张珍说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忙活着修车时,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的父亲,“赶上活不是很忙的时候,我就陪着父亲刨刨地,溜达溜达。渴了两人泡上一壶清茶,对着头喝。累了,爷俩坐在一张单人床上歇歇”。

父亲坐不住,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溜达。张珍也投其所好,节假日空闲时就带着父亲在新区各个地方逛一逛。“前年,一起爬小珠山,我父亲兴致很高,我都没有他爬得快。”张珍高兴地聊起父亲的趣事。

最遗憾的事:母亲早早离开人世

带着父亲去上班,源于母亲去世时,张珍对母亲的一句承诺。2009年,张珍的母亲病危,临终前对几个子女说:“我走了之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爹,他连个饭也不会做。”张珍哭着对母亲说:“娘,我把爹带到我那边去,白天晚上地伺候他。”一句临终前对母亲的承诺,让他一直坚守到现在。其他几个兄弟姊妹想轮流着养老,张珍也不用。现在88岁的张顺利像个孩子一样,离不开他这个最小的儿子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张珍倍加珍惜照顾父亲的机会。他用一个庄户汉子最质朴的话道出他的心声:“女老的走了之后,老父亲也不会做饭,我就把他从岛耳河村接到了王台镇,跟着自己我心里很踏实。”

最渴望的事:要让父亲享更多福

就这样,从2009年开始,张珍就将父亲接到了住范村自己的门头处,没过几年,房租到期后,由于没有合适的门头搞维修,他只能给别人打工,老父亲每天还是跟他上班。给别人干,总不如自己干自由,最重要的是看着他的父亲遭罪。由于不是自己的地方,累了,张珍就把面包车的后座放倒,让父亲上去躺会,渴了,张珍就拿出自带的水壶给父亲喝水。

这样的情景,张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很多次跟父亲说让他在家享清福,但是父亲执拗得像个孩子,非要陪着儿子上班。2014年9月,张珍再次找到了合适的门头,装修什么的还没搞,他最先给父亲安了一张单人床。

张珍的举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有时张珍搞维修比较晚或是顾不上吃饭时,张珍的媳妇就骑着电动车接送父亲回家吃饭,每天还变着花样做父亲最喜欢吃的饭菜。父亲耳背得很厉害,家人需要大声说话他才能听清楚,张珍17岁的儿子充当翻译,而且嘱咐父母不要那么大声说话,可能在他心里,大声说话意味着对爷爷的呵斥。(赵瑞军 季芳)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