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以特色园区为基,推动渔业向深蓝

琅琊镇打造三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依托科技研发转变渔业发展方式

面朝大海,奏响蓝色交响曲。作为有着黄岛新区最长海岸线的乡镇,琅琊镇抢抓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以国际远洋渔业产业园、现代渔业试验基地和斋堂岛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建设为契机,为新区蓝色经济和海洋经济发挥积极作用。9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中国北方(青岛)水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基地施工现场和青岛贝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感受蓝色海洋发展给琅琊带来的巨变。

建特色园区

为蓝色跨越“添砖加瓦”

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黄岛新区,并明确要求新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8月,《黄岛新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年)》获得通过,为新区承接国家战略,率先蓝色跨越提供了具体的行动纲领。

新区以创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集中建设“十大特色园区”。而“十大特色园区”中,琅琊则拥有国际远洋渔业产业园、现代渔业试验基地和斋堂岛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三个园区,此为琅琊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记者了解到,目前琅琊镇共有大小码头24处,渔业从业人员6200余人,拥有20米以上宜养殖水面10万余亩,渔业收入占全镇农民总收入的55%以上,渔业产值居黄岛区首位。

“我们将主动承接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琅琊海洋经济传统优势和海洋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实施科技兴渔民战略,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率先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走向深蓝,走向高端,加快从传统渔业大镇向现代渔业强镇转变,建设蓝色魅力琅琊。”琅琊镇分管招商的武装部长高鲁东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琅琊将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致力于打造集水产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与科研创新、海洋生态牧场、鲜活水产品物贸与精深加工、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创新园区,着力打造生态、智慧、人文特色鲜明的董家口未来生活之城。

产业转型

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蓝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方式的转变。近年来,琅琊镇逐渐摒弃粗放发展模式,努力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目前,水产业已成为该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近日,投资102亿的中国北方(青岛)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已进入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公司超低温冷库容量达40万吨。对于琅琊渔业经济由资源型向产业型转变有着重要意义,将把琅琊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带动渔业经济整体发展。

在青岛卓越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5000平方米的循环水养殖车间。“这是循环水养殖车间,我们现在都是工厂化养殖。”卓越海洋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成为一家集水产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与科研创新、鲜活水产品物贸与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我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水产品养殖的益生菌。”青岛贝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凯告诉记者,对于产品的功效,打个比方,过去海参企业的养殖基地需要3、4天换一次水,而用了益生菌以后可减少换水的频次,约半个月一次即可。“目前,项目已达到开工条件,等全部开工生产以后,年产量将达2万吨,产值过亿。”张凯说,产品有效地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经济产值,达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科技兴渔

积极转化渔业科研成果

蓝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琅琊镇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创新渔业科技。

近日,由青岛海荟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所开展的《鲆鲽鱼类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研究正在积极申报“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这是琅琊科技兴渔战略的一个缩影。正在建设的斋堂岛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以海岛综合开发及环保科技型和谐海岛建设为依托,力求创建海流能、风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同时斋堂岛海洋牧场正在有序地进行。建成后的“海洋牧场”,可有效改善海洋岩礁生态系统,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由青岛琅琊龙湾海参有限公司参与的“欧姆加热系列及产业化”项目则入选了国家科技部的星火计划。“欧姆加热又叫电阻抗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它主要借助于电流使视频内部产生热量达到加热或杀菌的目的。”公司总经理高玉志告诉记者,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欧姆加热升温快、加热均匀、无污染、热能利用率高,能最大限度保持海参营养品质,是海洋活性成分如海参多糖、海参皂苷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全镇已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水产育苗企业30余家,建成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省级良种育苗繁育科技示范基地,9家青岛市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个水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裴甲军 王暖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