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负面清单”让外企四天拿执照

开发区推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行政审批改革驶入“快车道”

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一个城市投资,什么项目可以做?哪些项目是禁止的?国内除上海自贸区外,大都在沿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正面清单的模式进行规范,外资企业仅能在规定的跑道上小步前行。在拿到工商营业执照这个“准生证”前,外商投资企业要分别到不同的部门办理各项前置审批手续,申领厚厚一摞的行业许可证照,费时费力。

为进一步精简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工作流程,便利外资企业投资兴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转型升级,创新突破,于近日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改进行政审批流程,使政府之手“紧”、使企业之步“松”,以营造更加开放、稳定、透明、便利的市场环境。改革后,原本要16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的外资企业设立手续,大幅压减至4个工作日。

16类行业157项“负面清单”

什么是“负面清单”?所谓“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禁限名单”,列明了行业分类中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对于其外的领域和产业则是外资企业自由投资、创新发展的广阔天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利用外资方面,实施负面清单

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就是要与国际接轨、与法制接轨、与民意接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在编制‘负面清单’过程中,我们重点突出‘蓝色、高端、新兴、生态’四个特点,对涉海落后工艺、产能过剩行业及不符合地区发展导向的产业加以限制或禁止,以充分发挥清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作用。”开发区商务合作局副局长孙艳秋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开发区商务合作局立足开发区产业发展实际,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列明了“负面清单”。清单分为有条件管理列表和禁止外商投资列表两部分,共计16大类157项。

推行负面清单可使区域禁入的产业项目实现零准入,同时在清单之外,通过政府的有所不为,为企业可以有所为、并且大有作为打开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清单列表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开发区的发展随时更新。”孙艳秋说。

企业材料一次提报一窗收发

与开发区集中审批制度改革相衔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后,外资企业设立服务流程大幅优化,企业设立工作提速75%。

按照以往惯例,申请注册企业的申办人要分别到商务、经发、工商、质监、国地税等7个部门递交申请资料,申请人需要挨个部门跑。按照现有流程,外国投资者从提出设立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约需要16个工作日。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后,外资企业仅需根据网上公示目录准备相关材料后,即可在开发区行政审批办公室审批大厅综合收件窗口一次性申报,相关部门并联作业、信息共享,手续办结后外企仅在一个窗口就可领回全部证照。

“通过实施负面清单对现有流程优化后,领取证照时间可缩短至4天,企业设立工作提速75%,同时,企业备案所需材料减少18%,为企业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孙艳秋说。

从“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监管”

记者从开发区商务合作局了解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大幅精简了以往企业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这个“准生证”前的各项前置审批事项,政府部门将更多地承担起“事中事后监管”重任,因此,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监管服务机制是关键。

为切实消除外资企业设立完成至办理相关行政许可证期间的监管真空期,按照流程规定,消防、环保、卫生等监管部门将实时获知企业完成注册登记信息,督促其在随后的规定时限内办理行业许可证。

今年,恰逢开发区建区三十周年之际,开发区管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转型升级发展,除“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还积极探索了“一颗公章管审批,一个窗口收发件”的企业服务模式,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一窗口收发,初步构建了审批与监管相对分离、相互制衡、非禁即入、宽进严管的新型行政管理模式;深入推进了包括“大部门”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在内一系列改革举措,向开发区注入了新的制度元素,释放了新的改革红利。(董梅雪 华洪波)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