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无影灯下的“绿色天使”

本报记者走进黄岛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近距离感受“绿衣天使”的工作环境和状态……

今天(5月12日)是第102个国际护士节。在人们印象中,护士都是穿着白大褂戴着洁白燕尾帽的天使。你可曾知道,在医院里还有着一群绿衣天使:一袭绿色消毒服,一顶蓝色手术帽,一个蓝色防护口罩遮住脸庞……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她们忙碌地为手术做准备;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她们与医生并肩作战挽救患者生命。无影灯下,他们密切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为近距离感受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5月9日,记者走进了黄岛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31名护士每年14000多台手术

换拖鞋、换消毒服、戴手术帽、口罩,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下午3时许,记者按程序跟随工作人员进入了手术室。记者看到,不论是在手术台旁,还是在器械室,身着绿衣的护士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当麻醉师把病人送进朦胧柔和的世界,手术室护士的战斗也就开始了:手术部位要准确无误,物品器械及时传递,输血输液迅速及时,无菌操作一丝不苟……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只能听见器械轻微的叮当声,吸引器的吱吱声。在明亮的无影灯下,台上的器械护士密切注视着主刀医生的一举一动,不用开口,无需抬头,医生一伸手,想要的器械就已在手中,整个手术过程优美流畅。

“有时也觉得重复同样的动作多少有些枯燥。后来才逐渐懂得,同样的动作也有快慢之分,一秒钟有时候就能决定生死。”魏护士长介绍,31名护士一年要参加14000多台手术。由于长时间站立,而且吃饭、睡觉不规律,很多护士患上了胃病、神经衰弱、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

丝毫差错不能出,“查对”工作成习惯

护士徐霞说,手术中护士有分工,器械护士负责配合手术医生,传递手术需要的刀、剪、针线等。手术结束关闭切口前,护士要和医生一起检查各种器械、敷料,防止相关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此外还有巡回护士,需要随时准备着帮助器械护士和各项消毒工作。

工作中不能出丝毫差错,护士们习惯了一遍又一遍的“查对”工作。工作中她们有这样的习惯,甚至延续到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要看几遍,老是不放心。因为压力大,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只要听到电话铃声,第一个冲过去接的肯定是护士。”徐霞告诉记者,“总担心手术室又有抢救任务,就是回到家心里也总惦记着。”

工作起来连轴转,一站十几个小时是常事

有人形容手术室的工作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中间没有休息。魏护士长说,手术室的工作缺乏规律性,只要一上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下班,忙起来,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平常。

“手术室加班加点是常事儿,一饿就是几个小时,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涩了要熬得住,有时甚至要通宵达旦地忙碌。这么多年来,我真正体验到了手术室护士的艰辛和压力,也更能体谅同事们的不易。”说到手术室护士的辛苦,已经在手术室干了多年的赵亚琴感触颇多:“手术室工作性质特殊,通常我们中午不下班,午饭也是几分钟就搞定,然后再投入到下一台手术的准备工作中。有时遇到大型手术,我们要忙到傍晚,才能吃到所谓的‘午饭’。很多时候,当别人进入甜蜜的梦乡,我们还在无影灯下忙碌着;很多个深夜,电话铃声把我们从梦中惊醒,我们得立即奔向熟悉的岗位……”

又苦又累仍坚持手术成功最欣慰

薛颖翠是从内科护士转到手术室的,虽然都是护士,但是手术室每天要面对的器械和不同的患者,曾一度让她几近崩溃。“有一个阶段,我一做梦就能梦到各种医疗器械,在梦里也是在参加抢救。”她打趣地告诉记者:“当连续站立6个小时配合手术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累;当为了抢救外伤病人弄得满身血污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是脏;当手术成功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欣慰。”

就这样,薛颖翠不但适应了手术室的工作,据魏护士长介绍,她现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手术室护士。“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这个岗位的热爱。”

■记者手记

她们的青春绽放在无影灯下

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青春美丽在雪山哨所,有的人青春美丽在菁菁校园……对于手术室护士们而言,没有太多的鲜花和赞美,但这里有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急救,魏玉兰护士长告诉记者,因为常年递送器械和术前“刷手”,她们的手上的外伤已是家常便饭。“手术室一共31位护士,平均年龄不足30岁。我们的青春绽放在美丽的无影灯下。”魏玉兰笑着说道。(滕以庆 薛冰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