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品牌作指引大“菌”闯市场

目前,黄岛新区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7亿棒,年产值近10亿元。近年来,黄岛新区引进食用菌专业企业,发展合作社,全力打造北方重要的食用菌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央近年来常抓不懈的“三农”工作重点之一。今年的黄岛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编制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佳沃蓝莓示范园、海青茶业生态示范核心区、大村食用菌产业化基地等特色园区建设……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黄岛新区农业发展的重头。

作为全省重要的食用菌行业生产基地,目前,黄岛新区食用菌年产值已近10亿元,生产规模达到2.7亿棒。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实现向产业化、工厂化的转变,以期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至关重要。那么,食用菌发展的现状如何、有哪些瓶颈、未来路在何方?近日,记者到有关部门及食用菌重要生产区——— 黄岛区大村镇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期得到答案。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岛新区林木面积已超过120万亩,栽培食用菌环境条件优良、所需原材料供应充足。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就开始小规模生产平菇。经过多年发展,全区食用菌产业规模已达2.7亿棒,产量年均增长超过30%,占青岛市的80%以上。“大村香菇”“大村黑木耳”均通过了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定。

龙头带动 规模壮大

初春,食用菌迎来生产的好时机。

在位于黄岛区大村镇的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市首家食用菌工厂化项目,该公司总投资7600万元,杏鲍菇、蟹味菇为主的菌类已实现了周年化生产。目前,已经达到日产10吨的规模。同时,利用杏鲍菇碎菌包的废菌进行袖珍菇等品种生产的二期工程也即将投产。

“二期投产后,公司将成为青岛地区最大的工厂化蘑菇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带动几百名工人就业。”公司总经理宋江富告诉记者,以罐头、酱菜、干品生产为主的深加工工厂即三期工程也已在规划中。全部投产后,将实现整个食用菌产业链条式发展。

毋容置疑,绿色家园是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黄岛新区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培植力度,先后引进绿色家园、汉森菌业、徐安生物、旭松康大专业生产企业4家,发展食用菌产业合作社39家。通过典型示范、龙头带动、合作经营,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社)盈利、农户增收的路子,带动了5000余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从业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政策推动 多面扶持

大村镇河北村村支部书记丁传学已有七八年黑木耳种植经历。说起黑木耳种植,他一脸满意。申请了3年、40万元贴息贷款的他每年只需还付利息4000多元,其余全是政府补贴。今年,丁传学的黑木耳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棒。在经过验收后,每棒黑木耳还能得到0.1元的补贴。

丁传学得到的实惠只是黄岛新区扶持食用菌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黄岛新区财政年均用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资金约3000万元,对食用菌种植户每棒补贴0.1元,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需要建设育菌房,育菌室面积在800平米以上的,给予6万元的奖励扶持。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自2007年来,共享受创业贴息贷款近600万元,目前,公司已经成为青岛市乃至全省最大的香菇培育基地。

为鼓励农户和企业发展食用菌产业,黄岛新区先后出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鼓励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还依托省食用菌总站、青岛农业大学及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食用菌科技培训行动,逐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合作社)为核心、科技为支撑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对接需求 突破瓶颈

黄岛新区食用菌产量虽占青岛市80%以上,但仅占全省(300万吨)的2.7%、全国(2800万吨)的0.3%;而青岛市年均食用菌消费量超50万吨,80%以上的产品需从外地引进,食用菌发展空间广阔,但也面临诸多制约。

目前,种植规模、技术水平和品牌打造仍是黄岛新区食用菌发展的短板。“规模是发展的基础,当前2万多亩的种植面积与邹城等食用菌行业发展成熟地区的水平差距很大,无法满足销售和深加工的需要。而且80%的菌种靠外引,品质难以保证。”黄岛区委农工办副主任周垂伦认为,“深加工能力仅靠现有的几家企业带动,仍显吃力。‘大村香菇’‘大村黑木耳’等地理商标认证产品的品牌效益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能发展成为像章丘大葱、寿光蔬菜一样叫得响的品牌。”

丁传学对此也深有体会:“我们种黑木耳一棒收入论‘毛’算,去年在吉林一家企业参观时,他们把黑木耳做成饮料,收益就能论‘元’,是我们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除了资金和规模,在技术和品牌方面我们也还有很大差距。”

补齐行业短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纵观国内食用菌发展先进地区,无一不是依托政策推动、市场撬动、龙头带动、工厂化运行等支撑产业做大做强。继续扩大规模种植,提高研发和深加工能力,由生产加工向产销一体化转变,塑造响当当的品牌,食用菌培植大院大所和强企大户的带动支撑不容忽视。

在2014年黄岛区1号文件中,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合作社共舞共进共赢被提上日程。“我们将依托企业建立研究所,将食用菌技术由使用转向研发,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种植户技术水平,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产业提升。”周垂伦表示。

整合延链 前景无限

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优势,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能够“点草成金、变废为宝”。

目前,大村镇食用菌交易市场、食用菌产品展厅等配套设施已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食用菌就地交易,产销一体化的食用菌产业链也将进一步走向完善。黄岛新区将在食用菌市场上争得自己的话语权。

启动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按产业链方式推进高端优质特色农业发展,打造食用菌产业在内的六大产业链是今年1号文件着重提及的要点,年内黄岛新区食用菌种植规模将达3亿棒。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扶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等一系列利好措施的推动下,建立更完善、更有利于黄岛新区食用菌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帮助食用菌行业完成二次整合提升,食用菌行业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周垂伦说:“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使黄岛新区的食用菌产业走出青岛,成为北方重要的食用菌基地。”

由此看来,黄岛新区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思路已经发力,如果辅以品牌培育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举措,加大引进在研发、品牌、辐射带动等方面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力度,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并不遥远。文/张炜伟 王秀洁 图/王秀洁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