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依托海洋特色产业园构筑蓝色经济桥头堡

西海岸已有省级海洋产业园3个,海洋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超20%

作为国家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2013年,西海岸新区继续深入实施“蓝岛计划”,打造国家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转型转变。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西海岸积极争取省市级扶持政策、资金,培育了一大批海洋特色产业园: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前湾国际物流园区、海洋生物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

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黄岛区在胶南经济开发区获批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继续申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产业园,并在4月份成功获批,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8个海洋特色产业园之一。

“申报省级产业园区,竞争非常激烈之所以大家坚持并最后成功获批,是因为我们坚信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园区带动,集群发展才能开拓海洋产业之路。”黄岛区发展和改革局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胶南经济开发区海洋生物产业园规划面积6000余亩,包括以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北部园区和以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南部园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集海洋功能

食品、海洋药物、海洋化妆品、海洋医用敷料专业化生产、海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蓝色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成为全球海藻加工行业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通过以海洋生物产业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的整体目标、重点领域和区域发展战略,并落实政策措施,保证产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山东省和青岛市蓝色经济的迅速发展。

近1.5亿扶持资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不断向涉蓝项目倾斜,2011年以来,黄岛区共争取省级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14个,获扶持资金9370万元;争取市级蓝色经济专项扶持及配套项目14个,获扶持资金5510万元。其中,海洋生物产业项目获资金扶持4760多万,占到扶持资金总额的近一半,其中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带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示范项目获得1800万资金扶持,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的农业部国家海藻工业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青岛)建设项目获得540万资金扶持。

“政府的资金扶持,对产业的引导引领作用是很明显的,对我们企业而言,最大的作用是助推了项目的进展,能够促成项目的快速投产。有了政策、资金扶持,企业会根据政策导向,科学选择发展新型产业项目,完善建设手续,规范运营,在项目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上都会有所提高。”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程跃谟坦言。

据了解,不仅涉蓝项目获得省市级资金扶持,黄岛今年还获得省“两区”建设专项扶持5000万元。其中,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扩建项目获得扶持资金和600万元。

延伸蓝色产业链做精做细新产品

有了产业的集聚发展,有了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作为产业园内的海洋生物企业,才有了更多的精力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将产品做精做细。

“公司每年都会向国家申报专利,目前申请的专利有30多项,累计授权的将近20项,还有专利在进一步的审核下发授权中。”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阎芝旭自豪地表示。与此同时,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也不断加强了海藻养殖、精深加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通过项目合作,提升海藻加工技术水平,在海藻加工、综合利用等海洋生物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个。“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全面实施‘一条龙’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海藻养殖规模,打造海藻育苗、养殖基地,研发节能减排及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完善绿色、高效、清洁的海藻加工产业链。”程跃谟介绍道。

除了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园区内海洋生物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将产品做精做细。“原来我们只能生产原料型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产品附加值低,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海洋产业的扶持及公司对技术的不断开发,我们也逐步开始生产终端型产品,例如海藻酸纤维等,产品的价格和价值较之前的初级产品翻了好几番。”阎芝旭告诉记者。(范琪 李国栋)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