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海岸大学生发明雾霾检测仪

该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有望让大气颗粒检测装置走入百姓家……

“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大气颗粒物检测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了。11月20日,“抗尘军团”团队的专利申请得到授权。看着证书上的专利权人中写着自己的名字,青岛理工大学通信学院的胡阳生、吴悠、罗奇军、廖虎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如今,胡阳生、罗奇军在北京实习,吴悠则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留在学校的廖虎成了综合创新实验室中的小学长,目前有3个项目在进行。

努力俩月,设备见雏形

“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大气颗粒物监测装置”这个项目的名字听起来很复杂。“其实用通俗的语言就是用‘放大镜’来看看大气中颗粒物的数量。”通信学院研究室主任宋传旺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放大镜”可不是简单的放大镜,它是500万像素专业摄像装置,并用它将空气颗粒物放大然后再计算颗粒物数量。

去年很多省份出现了雾霾天,网上、电视上铺天盖地全是有关雾霾的报道。雾霾问题越来越受到市民关注,“在青岛监测点很少,有关雾霾监测的装置又很昂贵,很难走进普通人的家庭。”宋传旺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让雾霾检测装置走进寻常百姓家,设计针对某个小区或某个区域价格便宜的PM2.5检测装置,就成了我们项目设计初衷。”

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始提出,经过2个月的团队协作,检测设备才稍见雏形,并于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这之后,胡阳生等四位同学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今年11月20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

外型“寒碜”,用途却很大

见到这个装置,还真出乎记者意料。这个装置的外壳是参差不齐的木头块。这外型略显“寒碜”的装置就能监测PM2.5?廖虎给记者现场稍微演示了一番,收集气体、颗粒采集、颗粒拍摄、处理……“最终它会在ARM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颗粒的数量。”廖虎指了指装置上的显示屏告诉记者。“整个处理过程也就用3分钟吧!”

为了清楚地看到整个处理过程,廖虎拿出以前做的实验样本,通过电脑演示了一遍。记者看到处理是在一个窗口上进行的,小小窗口上显示着二值化、直方图均衡化、边缘检测、连通域分割等一些图像处理方法。点开连通域分割之后,会显示PM2.5的数量。

“这些东西都挺便宜的,这个是实验室里剩的木板、塑料板。”廖虎指了指面前“粗糙”的架子告诉记者,“这里面最值钱的就数ARM处理器和显微摄像头装置,俩个加起来不到500元。”为了做出实用又便宜的家用雾霾检测设备,成员们用心真不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让雾霾检测装置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设计初衷给了他们不少动力,那么会不会实现?“我们有信心!”廖虎握了握拳头,“现在这个设备的算法正在进一步优化,还有这个设备的外型也需要改进一下。”文/图 孙伯玲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