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受损企业陆续复产

开发区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日18时,受“11·22”事故影响的54家企业中,11家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已有10家恢复生产。图为惠城化工生产罐区2日重新投产。

本报12月3日讯 “泵开启了,机器转了,炉子也热了。”12月3日,在位于开发区淮河东路附近的惠城石化车间里,工作人员郑女士看着忙碌起来的车间说。12月3日,记者从开发区科技发展局获悉,54家受损的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共有11家,截至2日下午6点,除了受损较严重的丽东化工,其他10家已陆续恢复生产。

3日上午,记者来到事故区域的惠城石化车间。车间里,机器正“轰隆隆”转着,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干着手头的工作。车间外,停工数日的烟囱又开始冒出滚滚白烟。“昨天上午10点左右蒸汽就通上了。”工作人员郑女士介绍说,3日上午工人们已经全部到位。

据介绍,惠城石化主要从事催化剂生产,需要高温生产环境。“11·22”事故发生后,电、暖、蒸汽都被切断,正在运作的机器被迫停止生产。生产设备损坏不大,主要造成流程中物料报废,物料在容器、管道中凝结造成后续处理困难,装置被迫停工一周以上。“昨天上午10点左右,蒸汽输送上来了。”郑女士说,11月22日晚上工厂就来电了,等供热、供汽也恢复后,该工厂于3日正式恢复生产。

位于开发区黄河东路1号的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离事故爆炸现场约有1000米的距离。员工王先生回忆,事发当天,听到“轰”的一声爆破声后,职工宿舍的玻璃就碎了一地。当天下午,厂内停电停工,为了安全,公司为员工在外租宾馆暂住。12月3日,记者走进该厂看到,职工宿舍的玻璃已经安好,不少职工已经再次入住。“从昨天开始,职工们就陆续开始入住了。”该公司企业管理部经理冯春霞介绍说,由于离事故现场较远,他们除了职工宿舍受损外,厂房没有太大损坏,员工们除了事故当天下午3点早些下班外,其他时间都正常上班。

开发区科技发展局统计数据显示,因“11·22”事故受损的54家工业企业中,有11家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截至12月2日下午6点,这11家受损企业中除了丽东化工外,其他已陆续恢复生产。(孙晓琳 朱建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