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雾里看花说黄金

跌!跌!跌!买!买!买!4月份以来,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下跌,国际范围内刮起抢金热风。随着金价“大跳水”,一场“抢金潮”在全国多地上演。“你买黄金了吗?”这可能是中国百姓最近几天里的新问候语。

每盎司1560美元、1480美元、1328美元……进入4月份以来,国际黄金价格持续暴跌。受此影响,在短短的20天内,国内黄金价格从每克409多元下跌至最低时的每克332元。为此,不少市民都认为这是一个“抢金”投资的好时机,纷纷到金店购买黄金。

扫货

买黄金就像买白菜

5月4日,记者来到黄岛区仁议老字号黄金珠宝店,将近午饭时间,店里的顾客依然爆满。“相比较于上周,由于国际金价出现反弹,咱们这的金价也开始小幅跟涨,现在每克355元,精品黄金372元。”老字号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金价涨了,但销售热度减幅不大。各大黄金品牌专柜前均是人头攒动,人们挤在柜台前争相购买黄金饰品,不少款式都卖断货。市民小王和女朋友挑了好几个款式的黄金吊坠,结账时却被告知库存只剩一件;旁边的一位顾客看了两眼没试戴就已经去付款了。据销售人员介绍,这几天黄金饰品销售业绩虽不及前几日的“井喷”,但销量仍是平时的好几倍,金手镯等大克数的买家明显增多。

而在一周前,黄金是一金难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那时候只能预售,货品没了只能开单子,订货都订不上。”

“年初的时候,黄金价格每克400元左右,那时候一直上下浮动,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但是到了4月13日,黄金价格‘悬崖式’暴跌,最低时黄金价格每克只有332元。”销售人员小孙告诉记者,从4月14日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到了买黄金的最好时机,于是纷纷借此机会抄底“淘金”想赚取实惠。

小孙介绍说,一位大手笔投资的顾客竟然一次性投资了五十多万元购买黄金。“这是近几年来,黄金市场最大的单笔零售交易。”由于连日来有很多顾客“抢金”,现在各个黄金柜台内百克以下的投资金条已基本断货,很多柜台已根本见不到金条的影子,只剩下金条模型。

“我在金店工作了十几年,第一次见到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来买黄金的场面,就像在菜市场抢购大白菜一样。”销售人员李女士说,每年8月28日黄金节那天,购金者会将柜台围得水泄不通。“但最近十几天,来买金的人哪天都比28日多。”

“一些销售人员有时候连中午饭都没法吃,顾客太多了,走不开。”张经理说,那几天他们只能派一位同事去给大家统一买饭。“这段时间店内的垃圾也很多,因为人多了,很多人都带着饭进来。”金店一位姓王的保洁员说,他们以前只需要打扫一两遍即可,但是现在每天都要打扫两三遍。

较劲

“大妈”跟“大鳄”掰手腕

五一小长假结束后,一个“中国大妈”击败“华尔街金融大鳄”的段子在网上疯传:华尔街大鳄出手做空黄金,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豪掷千亿人民币,“狂扫”300吨黄金。最终,高盛银行放弃了做空黄金的计划,中国大妈赢了!

“黄金价格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抄底’投资存在风险,建议谨慎购买。”在金价大幅下调之后,不少专家就曾向消费者提出了类似建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大妈”并没有遵从。“由于市场赚钱效应缺失、政策调控等原因,在股票、房地产等现有的主要可投资渠道中,普通投资者较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一位证券公司投资顾问说,“黄金作为避险和保值的第一选择,引发了抢金热潮。购买黄金的顾客基本出于两种心态,一方面觉得买黄金保值;另一方面现在花同样的钱能买更多、更大克数的首饰。“当家庭主妇在菜市场讨论股票问题的时候,大萧条可能就已为期不远,对于黄金问题,可能也是这样。”有业内人士指出,“散兵游勇”式的“中国大妈”不可能在与华尔街“争斗”时处于上风,“中国大妈”买入的黄金量不仅无法从根基上撼动整个金市,而且还可能因跟风成为“博傻者”。

专家警告,金价走势还有待观察。但百姓强烈的投资欲望和目前有限投资渠道之间的矛盾,却是透过“黄金抢购潮”应看到的问题。从风险、流通等方面考虑,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也可作为投资者不错的选择。

理财

金价波动剧烈银行黄金理财多

近期国际金价波动剧烈,黄金市场出现金条、黄金饰品抢购热潮。记者了解到,在银行推出黄金理财产品中,除了看涨、看跌的单向黄金理财产品外,更有银行推出区间累积型黄金理财产品。“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实物黄金业务的银行,中国银行的实物贵金属业务已经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销售模式,产品种类多达上百种,市民投资实物贵金属有充分的选择。”中国银行开发区支行理财中心理财经理徐晓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银行现有贵金属业务种类主要有实物贵金属、黄金宝、双向黄金宝、黄金T+D业务四类。“投资金业务购买者可直接拿到黄金实物,是目前市民投资理财购买最多的。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仅我们支行就售出了324盎司金条。”徐晓介绍说,因为每个金条都具有唯一编号,所以投资金业务中购买的金条,在价格达到市民预期时,只需携带身份证和金条,在外包装完整的情况下就可到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进行随时回购。

据了解,除实物黄金交易外,中国银行的黄金宝和双向黄金宝业务,也称为“纸黄金”。以不进行实物交割,避免了各种仓储、检验和运输费用,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黄金宝业务一天可进行反复操作,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获利机会。双向黄金宝业务还可以通过做多或做空交易,有效把握市场的涨跌转换,为投资者捕捉到更多获利良机。

除了单向看涨和看跌外,记者注意到,从去年金价开始出现波动开始,中国银行还推出了黄金T+D业务。该业务通过中国银行的代理系统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各品种合约的交易。产品可以双向交易:客户可根据对市场走势判断,自己选择做多或者做空,同时该产品是一款有杠杆的产品,可实现以小博大的良好效果。这意味着客户购买如想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率,难度相对比单边看涨和看跌要大,因为得看准未来一段时间黄金的波动区间。

徐晓表示,近期国际金价暴跌激发市民购金热潮,但需注意的是,高收益的贵金属投资不再是单向判断,更得看准黄金未来震荡区间。如果看错方向,客户投资就可能零收益,因而,此类产品更适合有一定投资能力的客户。

误区

“抢金热”后冷思考

眼下,中国投资市场最火的是什么?当然是黄金!从390元/克到320元/克,黄金价格的下跌让许多人红了眼,更憋足了劲。4月份,金价的罕见跌幅,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购金人群变成抢金潮。各大金店人头攒动,银行金库频频告急。

然而,“众人皆醉”时恰需要独立、冷静的思考。当理性投资变成盲目从众,当经验匮乏的“大妈”敢于叫板狡猾老练的投资客,当危机四伏的金融业被视为熟悉喧嚣的菜市场,认识误区正逐渐放大,投资风险也步步紧逼。

误区一:

黄金投资稳赚不赔

黄金必然保值增值吗?非也!自“金本位”崩溃以来,黄金从“挂钩货币”的圣坛跌落,已沦为普通的金融工具。所谓“保值、避险”功能正日趋弱化。黄金又缺乏工业用途,“股神”巴菲特甚至将其鄙视为“不会下蛋的鸡”而坚决摒弃。尽管经历了12年的牛市,黄金的金融属性不变,其价格与经济局势、多空博弈、供求关系等息息相关。其中,经济向好、美元坚挺、机构唱空、央行抛售等因素,均会引起金价下跌。

误区二:

盲目跟风

顺势而为,跟风投资当然也是种策略,但显然首先要分清“势”在哪里,“风”来自何方,谁对金价更有话语权。10天扫金300吨,“中国大妈”的“胃口”貌似很大,但是跟近万吨的欧美央行储备和基金持仓相比,着实是“小巫见大巫”。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中国央行存金量仅1000吨,民间持有量也才6000吨,市场影响力远不如“手握重金”的欧美投资人。与其跟着邻居“大妈”,不如盯紧大国央行、投资公司。

误区三:

急功近利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黄金投资更是如此。本轮跌幅到底了吗?连涨12年的神话还会延续吗?谁都无法预知。成功抄底的人切莫得意,高价买进的人也无需懊恼,没有人能踩准价格的曲线,得失也不在一时之间。只有摆正心态,坦然面对价格波动,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俗语有云,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美国市场企稳向好时,黄金还能否延续牛市,值得人们深思。黄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全民狂欢的抢金潮也该降降温了!

提醒

金价涨跌未知,投资者勿盲目追高

金价是否会一直上涨?黄金分析人士表示,虽然金价有所回升,但还有可能下跌。尽管1997年黄金料价曾下跌到每克76元,但以后黄金价格会怎样还是不好判断。

对于“淘金”热现象,在专业人士看来,购买黄金首饰并不等于黄金投资,而且黄金只有在价格上涨周期才具有保值功能,因此,市民不应盲目地认为购买黄金就能增值甚至跑赢通胀。“金饰品属于消费品,由于含有设计加工、运费等费用,每克会有一定程度的溢价,而且金饰品的回购程序比较复杂,并不适合投资。同时,从黄金走势来看,虽然短期黄金价格将维持震荡走势,但未来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不应盲目追高。”业内人士表示。

短期投资者,可灵活选择非实物类业务进行灵活投资,小幅进行做多做空交易。虽然金价正在经历一个宽幅震荡的波动期,但从长期的金价走势看,其总体趋势是上行的,所以每一次深幅下跌,都是可以考虑逢低适量介入的机会。

从目前避险角度看,黄金仍是比较好的长期投资选项之一,特别近十年间,通货膨胀导致的各国货币出现比较大的缩水,持有黄金资产是抵御通胀的有效策略。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一般而言,黄金是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理想配置品种,所以资产配置中有黄金要比投资黄金赚钱更为重要,通常建议的黄金投资比例以总资产的5%左右、不超过10%为宜。

在黄金价格的调整震荡阶段,建议普通中长期投资者可逢低适当配置投资金条,作为保值、避险的资产配置。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投资者,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资金、承受力以及投资经验,来选择自身较为熟悉的投资渠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