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雪龙号“心脏”重生之路

日前,圆满完成第29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驶入江南造船厂码头,开始进行“心脏”升级,对动力系统、甲板机械和环保系统进行恢复性维修改造。而此次“雪龙”号将要更换的“心脏”——动力系统主机,正是出自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的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简称QMD)。

记者来到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探访QMD从中标接单到制造出货,造“心脏”背后的故事。

绝对优势造“强力心”

动力系统是船舶的“心脏”。“雪龙”号的原动力系统由八缸柴油机组成的主机和三台发电机组成的副机等组成,船上大大小小的油舱共30多个。由于长期在南北极特殊环境下高强度使用,“雪龙”号的动力系统、甲板机械等设备腐蚀磨损和老化,安全性能下降,形成安全隐患。

“我们为‘雪龙’号提供的主机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二冲程主机,它会在南北极的恶劣情况下,让科考船更安全,为极地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文义介绍,“雪龙”号由于作业环境特殊,对船体的安全系数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求保证船的行驶动力,更要完成在南北极恶劣环境下的破冰需要。

同时,近年来,国际上还出台了一批新的强制性极地环境保护规范,禁止在南极条约区携带、使用重质和高含硫燃料,对像“雪龙”号这样的科考船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我们为‘雪龙’号提供的主机不仅动力足,还采用了RT-flex柴油共轨系统,能够提供多种模式和减排措施,是传统的柴油机械系统无法达到的,完全达到了国际的环保要求。”说起自家的柴油机,李文义自信满满。

据悉,更换“心脏”后的“雪龙”号,安全性能和科考调查能力得到提高,各项设备均已满足国际规范要求,进一步满足了极地考察和海洋调查的需要,船舶使用年限可延长20年。

合约未到 制造先行

“去年8月,我们正式竞标成功,接到了为‘雪龙’号生产全新主机的订单,正常情况下制造一个全新的主机需要9个月的时间,而为‘雪龙’号制造的主机要求在今年4月就要交货,除去运输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制造时间非常紧迫。”说起“雪龙”号的订单,李文义如今也依然透着十足的紧张感。“这个单子跟别的单子不同,如果我们不能按时交付订单,就会耽误下半年‘雪龙’号的科考任务,在极地的科考数据失去连续性,科考价值将大打折扣。”“为了能保证主机顺利交付,我们在得知中标后就开始了前期筹备和原材料的准备,正式的合约还没签,就已经组织工人开始了主机的组装和制造。”李文义告诉记者,面对时间紧、技术要求高、项目管理难度大等难题,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安排了公司经验足、技术最好的“标兵小组”来承担“雪龙”号的加工和组装。

与此同时,他们组织了精干项目管理团队,在船东、设计院、上海齐耀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和CCS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原船相关图纸资料不全、新旧造船规范差异大和交机进度要求紧等困难,按时圆满完成了主机生产任务,为“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恢复性改造项目承制的6RT-flex60C-B船用柴油主机在今年4月顺利通过验收,保证了“雪龙”号能按计划入坞进行改造。

跟踪服务 保“雪龙”入极地

“目前,我们已派驻工程师与‘雪龙’号共同进坞,进行主机的维修改造。”李文义介绍说,QMD除派专门工程师上船负责主机的安装调试外,还将派驻专业工程师赴南极执行跟船服务任务,确保“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有一颗安全可靠运行的“心脏”。

作为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和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科考船,“雪龙”号从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到2013年成功完成第29次南极科考,已经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

经过这次恢复性改造工程,“雪龙”号将与我国新建的第二艘科学考察破冰船组成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队。在未来极地考察“二船多站”的基础设施体系中,“雪龙”号仍将是主要的南北极考察运输工具和极地海洋基础调查平台,同时也具备执行极区外的大洋调查任务能力,为推动极地考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发挥关键作用。9月份完工后,雪龙船将继续执行我国第30次南极考察任务。

王璇 张成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