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黎明静悄悄”开创“战争控诉派”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葬礼将在今日举行。享年89岁的他将长眠在莫斯科西北部的瓦甘科沃公墓。叶塞宁、奥库扎瓦等著名诗人和作家也安息在那里。

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曾参加卫国战争。战争结束后,他创作了大量长篇和中篇小说,很多战争题材作品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出版于上世纪60年代末,讲述苏联女兵在二战中抗击纳粹德军的故事。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广受好评。其代表作还包括《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要射击白天鹅》《未列入名册》等。瓦西里耶夫曾获多种荣誉,包括苏联国家奖金、俄罗斯国家文学奖的“荣誉和成就”特别奖等。

他的作品曾影响中国一代人

对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其人远远不如他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很少有人没看过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等影视作品。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陪着很多中国人长大的、最重要的“百部电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场景。人们正是从这部作品中认知和感受到了俄罗斯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80岁生日时普京总统亲自致电祝贺

2004年,当瓦西里耶夫庆祝自己80岁生日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致电表示祝贺:“您创作了许多沟通读者心灵的作品,使千百万崇拜您才气的人感到您是可亲可爱的人。您真挚而热诚地讲述了那个英雄年代和一代军人命运的故事,坚定了对善良与人性以及对永恒的精神财富的信念。”

瓦西里耶夫进入耄耋之年后,仍然坚持写作。据说,他在72岁高龄时学会了使用电脑,他的长篇新作《否定之否定》颇受好评。

44年前他写下这部不朽之作

“她们的出现,使美丽得到升华,使人们更加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更加懂得美、懂得爱!”这是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堪称经典的一段台词。

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前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1972年,这部“遭遇街谈巷议”的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瓦西里耶夫用唯美的悲剧化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战争控诉派”的全新战争片理念。这部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

翻译家讲述瓦西里耶夫生前访华趣闻

翻译家高莽先生在其《作家的幸福》一文里讲过一件事:1987年夏,瓦西里耶夫访华,在游览长城的路上,瓦西里耶夫遇到的每一个游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在饭店吃饭时,瓦西里耶夫询问一位女服务员是否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服务员激情满怀地说:“我看过两遍!我感动得哭了!”瓦西里耶夫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高莽先生说:“你不用翻译了,我都明白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