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老骥伏枥志千里 文明路上树新风

——记我区“五老”文明巡访团

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学雷锋活动月”。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代名词,更蕴含了“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头戴红色棒球帽,胸前佩戴蓝色工作证,冒着严寒抑或酷暑穿梭在大街小巷、干道广场、公园景区,每到一处总是指指点点,并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用相机拍着什么,时不时还和周围群众进行交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明巡访团。

一年巡访1400余人

我区的文明巡访团成立于2010年7月9日,分为14个小组,共82名志愿巡访队员。区别于其它地区巡访团,我区文明巡访团成员由“五老”(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组成,全团平均年龄62岁。他们围绕城市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和窗口服务,围绕治“脏”、治“乱”和治“差”进行巡访督查,厚厚的“巡访档案”记录了巡访员的辛勤劳动。

在我区的文明创建工作中,82名“五老”巡访员成为“守护文明的小分队、宣传文明的示范团、推进文明的‘侦察兵’、维护文明的‘啄木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文明巡访团共巡访1418人次,提出文明建设建议318条,不仅为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做出了贡献,还对区相关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

“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年过七旬的巡访团团长李章勇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宣传部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巡访员们从市民中来,以“听、访、看”等巡访形式,明查暗访,引导带动人们走向文明。他们专管大街小巷的“鸡毛蒜皮”,专给社区街巷的陈规陋习“挑刺”。

人人都是传播文明的志愿者

68岁的巡访员周辉善,每天随身一个皮包,包里装着他心爱的相机和笔记本,有损城市文明形象的现象,都逃不过老周的眼睛。他说,这三年来,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不少,“比如前些年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大概占一半,现在已达到90%。”

巡访团12组组长臧家川加入巡访团后,挑头组建了30多人的“海风乐团”义务演出,传播文明正能量。同时,他还义务担任了滨海街道红军小学120多名小学生二胡演奏班的老师;57岁的省劳模张丽英,参加巡访团后义务到学校作“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十几场;67岁的杨洪斗在巡访时发现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匮乏,他主动把留守儿童召集到一起,免费辅导文化课、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李章勇告诉记者,巡访员们有“细心、爱心”,因为只有“细心”才能洞察到城市中真正的问题;将心比心,人心换人心,只有“爱心”才能使人信服。

巡访员胡希信则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不只是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文明的志愿者。人人传递文明,文明将常驻黄岛。”

滕以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