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避开国际贸易壁垒 深挖产业链优势

青岛晓星“结亲”本地企业

晓星钢帘线(青岛)有限公司作为一个生产钢帘线的外向型企业,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形势和国际市场的重重壁垒,果断调整生产经营战略,深挖区域产业链配套,结亲本地企业,扩展产品线,有效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2012年实现销售额达到8亿元。

“结亲”本地企业

钢帘线行业是一个高成本高技术壁垒行业,其中的原材料就占成本的50%,因此降低原材料成本,是提高利润的主要因素。“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我们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利用区域优势,提升利润空间。”晓星钢帘线(青岛)有限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此前,依靠韩国本部的优势资源,晓星产品以出口为主,原材料也基本从国外进口。伴随国际钢材市场低迷和轮胎市场重重壁垒的制约,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此时,晓星开始把目光收回来,结亲本地企业。浦项钢铁、赛轮和双星等企业成为晓星重点关注对象。“利用本地配套优势,不仅可以节省大笔的物流费用,而且本地企业价格优势也非常明显。”目前,该公司的原材料已经有80%通过本地企业供给,产品销售也越来越多被本地企业消化,其中对赛轮的钢帘线销售占总销售量的20%,对双星轮胎销售占11%。经过由外向内的战略调整,晓星已经从一个外向型企业转型为内销比例占70%的企业。(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拓展国内产品线

“在保持核心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扩展产品线,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是我们公司近两年实施的另外一战略。”该负责人介绍。

在国家明确将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光伏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争先上马,晶硅太阳能发展迅猛。作为硅片制造的重要材料切割钢线呈现出市场旺销的态势,而切割钢线与钢帘线从生产工艺上看,在拉拔、电镀工艺环节几乎一致。

基于切割钢线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本身的生产工艺优势,晓星在国家发展新能源、新经济背景下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切割钢线产能投入,从2008年开始进军光伏产业,经过四年的发展,2012年,切割钢线的销售额已达2亿元,占据总销售额的25%。

“以人为本”降成本

钢帘线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晓星的技术工人占总人数90%,如何留住技术工人,调动工人积极性对企业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以人为本,是晓星的一个管理特色。”晓星钢帘线(青岛)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李安说。无论是在职工宿舍,还是在休息室,都能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爱。精巧的装修、完善的配套让这个企业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职工小王的宿舍是一个四人间的宿舍,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甚至有免费的理发店。小王说,值晚班的时候还能享受把饭送到宿舍的待遇。“我在公司工作八年了,这儿给我一种归属感,领导时时处处考虑员工的感受,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也时刻想着怎样让生产产量提上去,成本降下来。”

在青岛晓星,企业会定期开展降低成本活动,并落实到每个工序。每个技术工人都有自己的降成本目标。企业的发展就是这样扎扎实实的在每一项工作中推进。

张新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